《赛克斯-皮科协定》:深蓝色、深红色为法国、英国直接控制区;浅蓝色、浅红色为法国、英国间接控制区,紫色为共管区
以“托鲁斯-杰齐拉“一线为界,以南归属阿拉伯国家;以北划分为英法直接或间接控制的区域。英法两国分界线以德尔祖尔为中心向东西延伸,北部为法国势力范围,其中叙利亚沿海地区及摩苏尔北部由法国直接控制;南部为英国势力范围,其中美索不达米亚东部的巴格达与巴士拉由英国直接控制。巴勒斯坦由国际共管,具体形式待定。以上内容被记录在随协定一并提交的《赛克斯-皮科备忘录划定区域草图》中,这几条直线与曲线最终成为未来叙利亚、约旦、伊拉克与沙特阿拉伯边界的雏形。
《赛克斯-皮科协定》虽然是一份双边协定,但其生效有两个外部条件:一是中东第三大势力沙俄的同意,二是阿拉伯人的合作。沙俄很快加入了谈判——经过激烈的讨价还价,法国依据沙俄外交大臣提交的备忘录对中东地区边界进行了微调。1916年6月1日,三国分别互换照会,《赛克斯-皮科协定》正式完成。
加入沙俄势力的《赛克斯-皮科协定》,绿色为沙俄控制区;深蓝色、深红色为法国、英国直接控制区;浅蓝色、浅红色为法国、英国间接控制区
作为中东局势的最后一个主角,阿拉伯人在《赛克斯-皮科协定》签订过程完全缺席,使得英法俄三国协商的结果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英国外交大臣爱德华·格雷直言:“在实现对阿拉伯人的独立承诺之前,我认为协定对我们来讲是没有束缚力的。”那么,阿拉伯人会为了尽快实现民族独立而接受《赛克斯-皮科协定》吗?
答案是否定的。就是英法两国协商的同时,侯赛因在致英国外交部的信件中明确提出了旗帜鲜明的要求:一旦战事结束,阿拉伯国家将首先要求被法国占领的、包括黎巴嫩在内的叙利亚沿海地区。
“麦克马洪-侯赛因通信”的另一个主角谢里夫·侯赛因
如果将侯赛因的要求视为阿拉伯人最后的申明,那《赛克斯-皮科协定》与“麦克马洪-侯赛因通信”之间的矛盾便不可调和。而更耐人寻味的是“麦克马洪-侯赛因通信”的生效条件与《赛克斯-皮科协定》的生效条件居然完全一致,均是阿拉伯人的起义;而法国人与阿拉伯人却完全不知道另一份文件的存在,这大约是一战时期最波谲云诡的一段外交故事了……
时过境迁。对于英国来说,一战的局势已经渐渐好转:穆斯林圣战没有爆发,奥斯曼帝国没有与德国对苏伊士运河进行联合进攻,而沙俄在高加索战区也渐渐掌握了主动权。阿拉伯起义的必要性已经弱化,所以《赛克斯-皮科协定》显然要优于“麦克马洪-侯赛因通信”中规划的“大阿拉伯国家”蓝图。
“麦克马洪-侯赛因通信”
只是法国人与阿拉伯人注定是一道单选题,当英国人选择了“两全其美”的时候,便注定要自食恶果。1916年,奥斯曼帝国兵锋直指麦地那,侯赛因误以为自己与英国合作的计划泄漏,立刻率部起义。
这一天是1916年6月5日,“麦克马洪-侯赛因通信”正式生效了,与之同时生效的,还有四天前刚刚正式完成的《赛克斯-皮科协定》。同年,侯赛因宣布自己为“阿拉伯国王”,而在次年英国只承认其为“汉志国王”,这已经代表英国当局的态度——对于英国人来说,阿拉伯人毕竟还不知道《赛克斯-皮科协定》的存在,这意味着各方诉求还存在调和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