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茶烘干的正确方法,白茶烘干的好处和坏处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1-01 10:53:04

白茶烘*正确方法,白茶烘*好处和坏处(5)

《3》

烘干对白茶有多重要?

白茶的烘干,是制作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道工序。

提倡低温慢烘,而不是高温快烘。

如此一来,才能在保留原汁原味和丰富营养物质的同时,让多余的水分尽量排干。

而对白茶来说,最大的好处,在于经得起久存,且有利后期陈化。

虽然听起来简单,只是将茶叶做干罢了。

但隔行如隔山,背后的艰辛和困难,是常人所无法想象的。

烘*精髓,在于慢。

正所谓,慢工出细活。

每种品类的白茶,采摘标准不同,外形特点也就各不一样。

想要将它们彻底地烘干烘透,就需要老道的经验,精湛的技术。

烘干温度既不能太高、太猛,否则会破坏白茶内部的养分,还可能导致烘干不到位。

也不能随便做茶,或是直接不烘干。

若是省略了烘干,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导致茶叶的含水量不达标。

依据白茶国标中所述,成品白茶的合格含水量应该低于8.5%。

光是靠日光萎凋,或是靠暴晒,而没有烘干,是不可能达到这个标准的。

平时,我们将已经萎凋的白茶半成品,称为毛茶。

某些茶掌柜为了抢占市场,夺得先机。

将这样的半成品直接投入市场贩卖,吸引了众多等待新白茶的茶友。

由于没有烘干,所以茶叶本身的含水量高。

比起刚结束烘*成品茶来说,毛茶的口感反而会更水润,更淳和些,花香也显得浓郁。

但它有一个致命的缺点——经不起久存。

众所周知,白茶的特点除了鲜香醇爽以外,还有着越陈越香的美名。

当新人买到以后,很容易便被这糖衣炮弹给欺骗。

激动地以为,尚未经过陈化,就能拥有如此淳和、馥郁的风味,该是多么优秀的白茶啊!

但等到三五个月以后,真相才会败露。

含水量合格的白茶,内质经过了重新聚拢以后,达到了一个极佳的状态,香气层次丰富,汤水柔润饱满。

越陈越香的说法,正在逐渐应验。

而含水量超标的白茶,则变得香气寡淡,汤水薄弱,甚至于,还会出现一股水味。

所有当初的优点,都成为了泡影。

且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茶叶受潮的程度越来越严重,渐渐生出酸味、巧克力味、烟味、沤味……

这样看来,一晒到底,没有烘*白茶,你还敢买吗?

白茶烘*正确方法,白茶烘*好处和坏处(6)

白茶烘*正确方法,白茶烘*好处和坏处(7)

《4》

如何判断自己买的白茶含水量是否达标?

第一,是听声音。

用手抓起一捧白茶,会听到茶叶与茶叶之间轻微碰撞,从而发出的“沙沙”声。

这种声音,特别的清脆悦耳。

与一脚踩在干枯的叶片上,所发出的声音有着相似之处。

而在冲泡的时候,当沸水浇注在极度干燥的茶叶上,还能听见“滋滋”声。

这一点,在梗粗叶大的秋寿眉身上感受最明显。

第二,是用眼观。

实际上,含水量达标的白茶,并非完美无瑕的。

在运输和搬运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适当的破碎,从而导致白茶变得不完整。

但是,少量的碎叶,反而代表着茶叶干燥度极佳。

倘若一点都没有破碎,茶叶完完整整地呈现在面前,反而存在猫腻。

这就代表着白茶本身含水量较高,有韧性且不易碎。

所以,过于“完美”的白茶一定要谨慎购买。

第三,是用手触摸。

含水量达标的白茶,摸起来是干燥的、清爽的,不带有黏腻感的。

比如白毫银针,芽头上布满了白毫,毛茸茸的,舒爽干净。

且用指腹去感受芽头的最尖端,还会有一种如“针”般扎手的感觉,名副其实。

而白牡丹和寿眉,亦是如此。

此外,水分合格的白茶,是像薯片一样干脆的。

用手轻轻捏叶片,不用吹灰之力,就能将其变成碎末。

带有茶梗的白茶,也是一掰就断,利落无比。

如果发现白茶摸起来有些潮湿,不清爽,或是在折断茶梗的过程中需要费些力气。

结合以上的种种因素来看,就能够判断这款白茶的含水量有超标的嫌疑。

第四,是用时间检验。

前面也提到了,含水量不合格的白茶,是经不起久存的。

时间,就是最好的检测方法。

在保证了存茶密封、干燥、避光、阴凉、无异味,若是几个月后,茶香减弱,不再鲜妍明媚,茶味变淡,如开水般薄弱。

那么,就代表着白茶已经受潮变质。

继续存下去,也没有太大的意义了。

白茶烘*正确方法,白茶烘*好处和坏处(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