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闻道,夕死可矣”
这是《论语》中的一句名言,字面意思理解,早上听到或明白一个道理,晚上就算死了也无憾了。
我们早在上学阶段就接触很多道理,譬如“失败是成功之母”,“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以质量求发展,以信誉求生存”等等很多。
大部分人都是知道很多大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因为从知道到达懂得,还存在很大的距离, 每个人聪明程度、所处的环境、经历的人和事不同,考虑问题的角度和方式方法也不同,真正明白道理,看透事物的本质的能力也不同。
“在一秒钟内看到本质的人和花半辈子也看不清一件事本质的人,自然是不一样的命运。”
这是马里奥·普佐在《教父》里所说的一句名言。
“996”问题引发了很大的讨论,但很多人要么是站在老板的立场强调“性价比”,要么是站在员工的立场声讨“资本家”的贪婪。
实际上大都是隔靴搔痒,全是些情绪化的发泄,发泄完了还是该干嘛干嘛,在现实当中没有一丝一毫的改变。
这样还有什么意义呢?
老板的心智模式和员工的心智模式是截然不同的,很难一概而论,而最重要的是老板和员工还需要通过合作来达成目标,这就对企业的管理能力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当然,这个责任主要在老板,在两者的关系当中,老板处于相对强势的地位。
创业多年来,如果细细琢磨管理的本质,大概可以分为三点。
1.人性。
管理是人性的管理,好的公司一定是通过管理去发挥出员工人性当中好的一面,而不是相反。
所谓贪嗔痴,人性都是贪婪的、愚痴的、追求安逸享受的,如果完全遵循这种人性的发挥,那么基本都会是一事无成、毫无建树的结果。
管理的任务就是化“贪嗔痴”为动力,让人的*尽量去延迟、通过对工作的付出而达成更高的满足。
这一点如果做不好,那么员工就会变得自私油腻,勾心斗角、拉帮结派混日子,他们的能量不是用在了创造上,而是耗费在了无意义的内耗上。
对此,英国前首相丘吉尔曾有个名言,“谁能给别人展示未来,谁就有了领导别人的权利。”
老板必须是懂得如何画大饼,关键要让员工深信不疑,要引导他们的*,要给他们一个不容拒绝的愿景,把力气拧成一股绳,向着目标进发。
2.利益。
最无效傻×的管理就是给员工推心置腹的讲道理。
说服一个人的最好方法是诉诸于利益,而不是道理、情怀和其他。
雷军刚开始做小米的时候,头半年几乎都是在找人,有次他找到一个非常棒的技术人才,但那个人一直是犹豫不决,对小米心存疑虑。
几个合伙人轮番上阵说得口干舌燥都说服不了他,正没辙的时候,雷军想到一个办法。
他就问那个人才:你觉得是你现在赚的钱多,还是我现在赚的钱多?
对方说,当然是雷总赚的钱多。
雷军一拍巴掌说,那正好我们各展所长,你去做技术我去赚钱,大家一起发财。
于是搞定。
所以,先别给员工谈什么996、情怀和理想,你应该是先给员工谈钱才是最正经,我觉得,不谈钱的情怀都是耍流氓。
3.时效。
这是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
说实话,我觉得是“人很笨才工作到很晚”,这就像是你要从广州到达北京,你明明是可以坐飞机去的,但你偏偏要开车去。
在路上你累到吭哧吭哧的时候,还自我感动,觉得自己很伟大,其实就是在犯傻而已。
这个“飞机”是什么呢?思维认知是根本。
而对员工来说,说什么996,005才好,最好是每天都休息还有钱赚。
这当然是不可能的,但如果仔细探究员工的时间花费,你就会明白管理的本质问题其实是不容回避的。
生命就是一段时间,人生不过3万天,工作也是这段时间的一部分。
一个人人生的成就高低和生命质量最关键的就是“对有效时间的最大化利用”。
而如果从一个足够长的视角去衡量,打工和创业对时间的利用是有天壤之别的。
时间的不平等才是最大的不平等,对时间的“剥削”才是最大的“剥削”。
一个好的老板,一个好的公司,一定是可以让员工的时间得到最充分利用的,只有如此才可以让他们有进步的空间,或者说让他们实现增值。
工作的价值在于价值本身,而不是在于时长多少。
“996”只是个形式而已,功劳和苦劳根本没有什么可比性。
有的员工你别说让他“996”,你就是让他997,他做不出来的业绩也是做不出来。
而有的员工一个单子就可以顶一年的业绩任务,这样的员工还要管什么996,随她意思,想什么时候上班就什么时候上班。
再看看现在的很多人,上班来回的通勤时间就耗费掉几个小时,这些时间没有任何的效益产出,而上午下午的工作时间看似满满当当,实际能出来多少效益也是难说的。
每天忙的要死,周末休息都想彻底放松,睡懒觉逛街旅游,根本没有时间深度思考,如同温水煮青蛙一般。
这样的一年两年三四年下去,买车买房就成了唯一的人生追求,还不一定可以达到。生存安全层面问题都走不出来,活在一个小圈子里绕来绕去,如果就是如此的一辈子度过,人生的价值到底是什么呢?
创业,管理,职场,生活,其实是一种时间现象。
对老板来说,你不对员工负责,就是对自己不负责。
时间的不平等是最大的不平等,而思维认知的不平等则是更大的不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