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强者不一定快,但快者一定核心强。核心训练已成为每位资深跑者的必修课,为了防止受伤、或是跑得更快,都纷纷对自己下狠心“虐腹”。
但是,为什么很多跑者练就了一副好身板、甚至练出令人羡慕的腹肌,却还是跑不快、易受伤、甚至动作越跑越僵硬?
因为,很可能你忽略了“髋”的作用。
髋关节——跑步中承上启下的“铰链”
首先要清楚,跑步是一项运动在于下肢、发力在于全身的运动。
那么,跑友们苦练猛练的(躯干)在跑步中究竟起到什么作用呢?在跑步时,下肢通过臀部肌肉、大腿肌肉、小腿肌肉的交替协调收缩,起到支撑、传递力量和缓冲的作用,不断重复蹬腿摆腿动作;
上肢通过摆臂主要发挥维持平衡及动力辅助的作用;而核心(躯干)在跑步时保持收紧稳定状态,目的是为下肢蹬地摆腿和上肢摆臂提供有力支撑,是整个动力链的源头。
然而这个过程中,扮演重要支点角色的,是髋关节。髋关节是连接躯干与下肢的唯一关节,对躯干和下肢的协调发力起着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跑步时躯干稳定,下肢摆腿就可以理解为是以髋关节为中心,下肢完成抬腿迈步和蹬地后摆动作。
只有髋关节这个“铰链”强大了,躯干这个火车头才可以带动腿部,提高跑步时蹬腿摆腿能力。下肢形成系统运作,不仅省力,而且高效。
跑步中如何学会用髋发力
很多入门跑者跑步时以大腿带动髋的动作是错误的。
不是在跑步中有意识的抬高大腿就可以。正确的技术是,以髋为轴,核心发力,来带动腿。
要学会“送髋”,也就是后蹬腿进行充分伸髋(蹬伸)的同时,前摆的腿充分屈髋(抬起)。除了送髋,还要学会收髋。在蹬出去之后依靠臀部、背部、大腿后侧的力量把腿收回来,避免“拖步子”,这样才能保证高步频和较短的着地时间。
用髋发力,你的核心力量可以主动带动你的下肢,与下肢力量叠加形成合力,发力集中、协调而流畅。
当然,送髋并不是外观上剧烈的摆动、不是让你大幅度扭腰,否则就变成跳舞了。跑步中髋部发生“角位移”而不是“线位移”。说的通俗一点,应该是“转动”而不是“平移”。
这种轻微隐蔽的侧腰发力和自然送髋的小细节,需要大家慢慢去体会,感觉髋部的转动,将髋视为发力的支点,提高神经肌肉对髋的本体支配。
髋部力量?其实还是核心力量
提到用髋发力,可能大家会首先想到“髋部力量”。
但准确来说,“髋部力量”这个名词是不存在的,非常缺乏科学性和严谨性。因为准确来说,髋是一个关节而不是肌群,没有肌肉也就无从谈力量。髋部运动还是由周围一系列核心肌群发力带动的。
髋关节功能包括了大腿前屈、后伸、外展、内收。每个动作的发力位置分别位于髋部的前方、后方、外侧和内侧。
1
髋后部伸髋肌群
髋部正后方的臀大肌,以及上方的背部肌群、下方大腿后侧肌群都属于“伸髋肌群”,为下肢蹬伸提供充沛动力。臀大肌、背部、大腿后侧、小腿一起形成强大的“后侧链”,形成推动身体向前的最重要驱动力之一。
如果臀大肌这个中间环节薄弱,整个“后侧链”发力的同步性、协调性受影响,再强的核心也不能很好地带动腿部,还可能造成腿部代偿性地过度紧张。
2
髋外侧外展肌—臀中肌
臀中肌位于髋外侧,主要功能为大腿外展,还可以稳定骨盆和膝关节,减少下肢受伤。跑步时的髂胫束摩擦综合征等膝伤很大程度上就跟臀中肌无力有关。
3
髋前部屈髋肌—髂腰肌
髂腰肌的主要功能是屈髋,也就是摆腿,对步幅和步频的影响都很大。
4
髋内侧内收肌
髋内侧肌肉由大收肌等五块肌肉组成,合称内收肌群,主要功能为内收大腿。如果内收肌力量不足,容易形成O型腿;还会造成蹬伸时大腿内旋和脚掌 “内扣” 动作不足,容易出现外八字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