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她的三次高光谈话中,她都不是随随便便提要求的,她的每一个要求都合情合理,都是以事实为根据才作出的推断。
不管我们是在博弈中还是在写作中,都要用大量的细节和事实来证明我们的观点。这些事实和论据都必须是言之有物,而不是信口拈来。也就是说,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你才能站得住脚。别人才会心服口服。
当然,对同一件事情,每一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看法,还有很多人用逆向思维提出问题,这都很好。一千个读者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可以有很多种不同的观点,这会激发我们的思维和灵感,但是观点一定不要太偏激。
身为写作者,我们每写一篇文章都要有它的立意,也就是说要有它的价值观。有价值观才会让读者有收获。同理,在谈话和博弈中,好的价值观可以让对方心服口服。
咱们来看看冬梅妈的三次谈话中,她的立意又是什么?
第1次推荐周秉义时,她说:“我家没儿子,只有一个女儿,不是当干部的料,没有培养前途。周秉义不同,才40出头,年富力强,而且文化程度高,女婿虽然有别于儿子,我却是拿他当亲生儿子看待的。何况他与我生活在一起,我对党的忠诚时时处处影响着他,目前处于改革转型阵痛期,积重难返,百业待兴。我有心把女婿像当年的革命家庭送子参军一样往前线上推,在党和国家急需年轻干部勇挑重担的今天,他没有什么理由继续在副巡视员岗位上逍遥自在,那会让我倍觉惭愧和内疚。二位能理解我的意思和心情吗?”
她没儿子,女儿没有培养前途,但是女婿年富力强,文化程度高,她是拿女婿当亲生儿子,所以想趁着国家急需人才时,她也想像当年的革命家庭中送子参军一样把他往前线上送。现在国家急需年轻干部,如果周秉义继续呆在一个轻松的岗位上,她会很惭愧和内疚的,她会觉得对不起党和国家还有人民。
冬梅妈巧妙地把为举荐周秉义这件事上升到为党和人民的高度上,当然,她也没有胡说,周秉义确实为人民做了很多好事。但是,在说话时,从提出她的观点,到她说为何要这么做,最后又拔高了她这么做的高度,试问,谁不服气?
咱们再来看第二次事件。
第2次在奥利亚事件上,她是这样说周炳义的:“如果你是普通百姓另当别论,可你不是普通百姓,你属于党的高级干部。所以要处处小心谨慎,要更加懂政治。这件事在你看来也许没什么,无所谓,可如果官场上有人想利用此事整你,照样整得你灰头土脸,再没了进步的空间。我过目了就不同,我比你懂政治,内容上可以替你把把关。如果有小人当成件事来攻击的话,我老太婆可以替你挡挡明枪暗箭。”
前面冬梅妈先是警告周秉义这是最后一次,又跟他说如果奥丽娅给他写信,她支持他回信,前提是她必须要看到信的内容。
后面她用了细节和事实来论证她要看信不是因为多事,而是因为把周秉义当儿子看才会这么做,她这么做是为了更好地爱护他,保护他。后面她再次把对周秉义的维护之心拔高到职场,拔高到周秉义的前途上。周秉义当然听得心服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