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对于奥施康定看法,奥施康定在中国合法吗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1-02 12:00:49

萨克勒三兄弟

成年后,萨克勒三兄弟都选择了医学。亚瑟·萨克勒专攻精神病领域,医学院毕业后,他在纽约做精神科医生,任职期间写了150多篇精神病学论文。

亚瑟亲历了二战后医学突飞猛进的大发展期,各种改变生命进程的抗生素和疫苗都被研发出来。与之不相配的,是落后、乏味的医药广告,亚瑟·萨克勒看到了其中巨大的机会。他在三十多岁的时候加入了一家叫“威廉·道格拉斯·麦克亚当斯”的名不见经传的医药广告公司。

1951年,39岁的亚瑟遇到了人生中最重要的客户——当时世界最大的维他命C生产商查尔斯·辉瑞公司。

国内对于奥施康定看法,奥施康定在中国合法吗(5)

辉瑞公司

1849年,查尔斯·费泽创立了查尔斯·辉瑞公司,主业是生产化工产品。南北战争时期,查尔斯·辉瑞向北军提供了大量药品,发了一笔“横财”,从此把药物也纳进了经营范围。

1928年,人类发现青霉素,查尔斯·辉瑞开始生产抗生素,其后逐渐把经营重心转移到抗生素领域,并借此在二战时实现了企业扩张。

1951年,查尔斯·辉瑞成功研发了广谱抗生素土霉素,实验证明,它对包括肺炎在内的50多种疾病都有效。亚瑟·萨克勒对辉瑞的销售总监说,“只要给我足够多的预算,我能让查尔斯·辉瑞的名字无医不知。”

辉瑞动心了,他们给了亚瑟前所未有的预算,一场铺天盖地的广告攻势开始了。

亚瑟的目的,是让医生随处可见这种药。

他在医学杂志投放大幅彩色广告,雇佣文案写了几千封明信片,寄给全美国的家庭医生、儿科医生甚至外科医生。他还在发信地址上“动手脚”,让其看起来是从世界各地寄来的,“土霉素治好了马耳他的产乳热”、“土霉素治好了澳州寇热”。

明信片寄出后,销售人员踏破了医院的门槛,亚瑟要确保每个开过药物处方的医生都收到宣传材料,他还在医生都会订阅的《美国医学会杂志》里塞进了8页的小册子《辉瑞药谱》。

一番现代营销操作,加上药物本身的疗效,土霉素在1952年的销售额达到了4500万美元,查尔斯·辉瑞的名声也跟着出了圈,把业务扩展到了13个国家,并正式更名为辉瑞。

这次辉瑞的成功,也为它四十年后“万艾可”(一种男人药)的上市奠定了基础——这款每秒钟就有四粒被服用的药物,使其成为美国最大的药企。

凭借土霉素的一战成名,亚瑟·萨克勒开创了现代医药广告的先河,他买下了自己任职的威廉·道格拉斯·麦克亚当斯公司,当了老板。后来三兄弟还买下了一家销售防腐剂、通便剂和耳垢清除剂为主的药品公司——普渡·弗雷德里克制药公司。

普渡制药成立于1892年,经营上一直中规中矩,亚瑟·萨克勒想要点石成金,用自己的新模式造个巨头。

1963年,亚瑟获得了销售一种名为“安定”的新型镇定剂的许可。

他再次发挥他的营销天才,让销售员带着免费样品跟医生混个脸熟,然后在各大医学会议设置展台,当然还有医学期刊的全彩广告。

在对公众的宣传上,亚瑟首先选择对广大母亲“下手”,因为安定的广告是“缓解疼痛、舒缓压力”,一旦孩子生病或是哪里不适,最紧张的肯定是母亲。

其实,对医生来说更是如此,亚瑟知道,每个医生都会遇到因各种原因焦虑不堪的病人,“医生,我难以入睡”、“大夫,我儿子去当兵了”等等,而安定就是要通过反反复复的广告,让医生和公众相信,“这个药绝对能让患者平静下来,虽然一小部分人会有点儿上瘾,但药是有效的……”,最后还要再加上一句话,“只需一粒就能解决任何难症。”

亚瑟再次大获成功,安定超越了土霉素,成为制药业第一个销售过亿的药品,后来又成为第一个销售达到10亿美元的药品。
直到1970年代,人们才发现安定会让人上瘾,甚至在街头交易里也有安定的影子,它的生产商罗氏公司,被指控没有对该药的成瘾性发出应有的警示。

此后,亚瑟·萨克勒醉心于艺术领域,摇身一变为世界顶级收藏家,他一边继续资助医学教育,创办《医学论坛报》,笼络医生资源为己所用,一边捐助世界各地的博物馆、美术馆,把自己的名字跟名画、大师、学校绑在一起,但他最大的“作品”,还是用直销和密集广告催生了医药广告业。

国内对于奥施康定看法,奥施康定在中国合法吗(6)

亚瑟·萨克勒

1987年5月,73岁的亚瑟·萨克勒因心脏病去世,可他的故事并没有结束。

九年后,他成为首批入选医疗广告名人堂的5位候选人之一,普渡制药则用他留下的现代医药广告营销策略,推出了一种新型阿片类止痛药——奥施康定。

国内对于奥施康定看法,奥施康定在中国合法吗(7)

“不上瘾”

在主角奥施康定出场前,我们先来聊聊阿片类药物的起源。

人类种植罂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两河流域农业文明形成之时,生活在西亚的亚述人发明了把罂粟切开抽取鸦片汁液的方法,而苏美尔人用来表示罂粟的象形文字,翻译过来就是“欢乐草”。

古埃及城市底比斯,曾是罂粟生产中心,那里的人把鸦片制成药物,后来经阿拉伯商人之手,这种药传遍世界,除了减轻痛苦和悲伤的疗效外,人们也发现了它致命的毒性。

19世纪初,德国药剂师弗雷德里希·瑟图纳,从鸦片中分离出一种催眠成分,能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改变人体对疼痛的感觉,他以希腊神话里梦境和睡眠之神摩耳甫斯将其命名为吗啡,与吸食鸦片相比,吗啡对疼痛的抑制更有效。

整个19世纪,全世界爆发了300多场战争,光是在美国内战中,就留下了数万名受伤后吗啡成瘾的士兵,以及遍布各州的罂粟种植园。

1853年,苏格兰医生亚历山大·伍德发明了皮下注射器针头,大幅提高了给药剂量的精确度。

包括伍德在内的很多医生都认为,针头会消除患者服药的*,但伍德的妻子亲身证明这个理论不成立,她自己成了有记录以来,第一个注射阿片制剂过量致死的人。

吗啡出现后,抽鸦片的人少了,含有吗啡的专利药销量开始大增,各地医生也在寻找所谓“不会上瘾”的吗啡。

1874年,英国医生奥尔德·赖特把吗啡与醋酸酐加热,得到了二乙酰吗啡。在试验中注射到小白兔体内后,出现了惊恐、渴睡、瞳孔放大、流大量口水及欲吐的迹象,还伴有心跳减弱等症状,赖特停止了研究。

1897年,德国拜耳实验室的化学家德雷泽,再次合成了二乙酰吗啡,经过人体测试,拜耳的工作人员形容自己有“英雄般”的感觉,于是就以德语“英雄(heroic)”为其命名,音译过来就是“海洛因”

是的,今天贩卖50克就能判死刑的海洛因,最初被人们认为是不会上瘾、当作治疗咳嗽的药片出售的。

国内对于奥施康定看法,奥施康定在中国合法吗(8)

上一页1234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