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见恭亲王府没了往日的朝气,如今门可罗雀,看门人也着急。忽见一个陌生人(周莲)探头探脑,看门人赶紧好言相问:“您是来见我家主人的吗?”
周莲原先是不明所以的,他本身又没有官场阅历,哪知水深水浅,只知道这是大户人家。守门人这么一问,正中周莲下怀,后者赶紧掏出自己的“名片”求见主人。
周莲人生当中第一个攀附权贵的机会,就这么突如其来地降临了。他见到了恭亲王后,才知道这是个大人物,虽然他失了势,但终究还是个大人物。两人一见如故,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过程不表。
恭亲王
当然了,所谓一见如故,并不是真的惺惺相惜。对于恭亲王来说,他以为周莲是专程来拜访他的,心里很是感动:自他得罪太后以来,朝中不管是权贵还是阿猫阿狗,全都躲着他,唯有周莲“不畏风险”来拜见他,恭亲王如何不感动呢?
周莲当然不会解释说他是误打误撞闯进恭王府的,借势下坡,给恭亲王留下一点小感动,没什么不好。当然了,要说他心里不忐忑也是不可能的:他正在等待朝廷“分配”的节骨眼儿,让人知道他跟“戴罪之身”的恭亲王有来往,搞不好就失去“分配”资格了。
告别恭王府后,周莲心里想到了什么,我们不得而知,但恭亲王的心理活动,我们大概能想象得到:“人情冷暖心自知,他有情我必有义。他日若有重新出头的机会,我一定大力提携周莲。”
大概有两年时间,周莲几乎忘却了恭亲王这个人。期间他在东南海域摸爬滚打,在浙江海域做过修海堤的监工,也在福建漳龙道任上有过出色表现,但这些都是苦差事,难有政治业绩。
忽然有一天,周莲接到了来自京城的调令:着周莲任福建厦门道(兴泉永道驻厦门)。彼时厦门是东南战略前沿城市,西方列强都选择在厦门鼓浪屿设立领事馆,这里的一举一动都在朝廷中央的战略视线之下。要在这里任职,赚够政治履历分,实在太容易了。如果纯粹从官场角度出发,厦门道这个职位,无疑是一个美差。
朝廷中央为什么如此看重周莲这个人呢?后来周莲一打听,明白了:当年得罪慈禧太后的恭亲王奕欣,如今又得势了,当上了军机处的领班。正是因为恭亲王的举荐,周莲才得以调任厦门道。
话说恭亲王为了照顾周莲,也是煞费苦心:他千方百计打听周莲的下落,得知他在福建任职。于是他就琢磨了:“在福建范围内,周莲的行政等级能够与之匹配的最佳职位在哪里?”唯有厦门道。
职位调动的过程,我们不赘述。反正得益于恭亲王的举荐,周莲从此跟厦门、福建结下了不解之缘。
周莲在厦门道任上,从工作角度来看,他的“业绩”主要有两件事。本文旨在叙述的,并非周莲的为官成就,但这两件事影响力重大,在此简略概述之:
第一件事:周莲在厦门周边海域“打击”海盗相当成功。当时有一个名叫罗小虎的海盗头子,水上功夫了得,性格又桀骜不驯,常规官兵根本拿他没办法,毕竟海上不比陆地,不是说缉拿就能缉拿的。
后来周莲采取柔顺招安策略,乘一叶扁舟,孤身入匪窝,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成功招抚了罗小虎,平定了匪患。
第二件事:光绪二十五年(1899),日本逞甲午海战之威,强令清政府“租借”二十二万坪含鼓浪屿地块以及厦门本岛制高点虎头山在内的土地给日本作为“领事”用地。
周莲作为兴泉永道驻厦门道台,率部属管元善、恽祖祁等人,奉清政府总理衙门和闽浙总督府的指示,巧妙利用西方列强的矛盾,刺激英美德法等国出面“反对”;又借助民众的反对呼声,对日本方面的无理要求采取拖延策略,耗时三年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