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妈是我姥爷最小的女儿,
九岁起就跟着我姥爷学手艺打下手直到我姥爷过世,
手艺学的最扎实,配方知道的最全。
后来结婚嫁人,和我爸自立门户。
1985年修通商城路,
开始在硝滩(现在的店址)推小车卖烧鸡,
也就是我们家店的前身。”
算起来马丽亚已是这门手艺的第四代传人了,
“我本来是读空乘的,”
她一边招呼客人,一边讲到,
“我又觉得老一辈的手艺和心血实在不能丢了,
就回来了。”
女儿的讲述也勾起了母亲的回忆,
马妈妈说:“那时候做个小生意不容易哟,
我把手艺从娘家带过来,
一路走到现在有多少辛苦只有我们自己知道。
可是不论多难,三十多种中药和香料,
我们从没少用过一味,
没少过一道工序,
这也是为啥我们的店能走到今天的原因。”
而说起橱柜里的烧鸡,
马妈妈更是如数家珍,
“这些鸡子都是精挑细选的,
这才保证了肉质的鲜嫩韧劲。”
“这些是桶子鸡皮脆肉嫩,嚼劲十足,
肉质筋道。
原来烧鸡先是涂了一层蜂蜜油炸,
再放入老汤中卤制,直至完全入味儿 。”
这些是小笋鸡,省去了油炸的工序,
更为清爽一些。

除了烧鸡,马家人还新加了不少卤味,
有鸡爪,鸡汁豆腐干,豆腐皮,
别看这些只是配菜,
也都是经由鸡油炸过后再用鸡汤卤制的,
所以特别地道入味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