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殖民者对印尼土著的降维打击
葡萄牙人之后又有荷兰人和英国人,爪哇岛、苏门答腊岛、马来半岛,这几个风水宝地同样是欧洲殖民者垂涎的目标。这些地方的苏丹先后沦为欧洲人的“被保护者”,丧失了外交、军事和贸易权利而变成殖民地。
荷兰人由于国小势弱,斗不过更强大的英国人,被迫放弃在亚洲大陆上的大部分殖民权益,转而专心开发印尼群岛。经过荷兰人两三百年的探索,将印尼群岛捏合为一个整体,塑造出现代印尼国家的雏形。
▲带有东印度公司标志的荷属印尼旗帜
早在16世纪末,第一批荷兰人登上巴厘岛,发现这里没有值钱的香料和珍稀树木。据当时的荷兰人估计,巴厘岛上有30万人,全部是坚定的印度教徒,征服他们显然并不容易。于是,荷兰人也暂时忽略了巴厘岛。
1619年,荷兰人攻占爪哇岛,迫使当地苏丹臣服。1800年荷属印尼成立,意味着初步完成了对印尼群岛的整合。荷兰人打算实行更加有效和深入的统治,包括推广新教和荷兰语,从根子上改造当地文化。
▲农业自足使巴厘岛缺乏对外交流的兴趣
但是,荷兰人的文化改造计划很不顺利,最终不得不放弃。因为伊斯兰教具有强大的团结作用,印尼群岛极度分散的地理特点,又大大增加了推广成本,国力弱小的荷兰人实在承担不起。
既然对穆斯林无可奈何,荷兰人便对巴厘岛上的印度教徒动起了脑筋。荷兰人在1818年试图与巴厘岛建立外交关系,但巴厘岛的统治者对此兴趣不大,尽量不与荷兰人发生接触。
▲浅红色和粉色部分为荷属印尼
这种局面一直拖了近百年,1906年荷兰人终于失去了耐心,决定动用武力征服这个独立特行的岛国,强行推广新教。面对武器先进的荷兰军队,巴厘岛沦陷了。
出乎荷兰人意料的是,巴厘岛的王公贵族们采取了一种异常壮烈的抵抗方式,焚毁自己的宫殿、集体在登巴萨自*,以表达对独立自由和印度教信仰的珍视,史称“登巴萨”惨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