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源识字的基本知识,字根识字导图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1-03 23:31:05

字音

在汉语普通话读音中,涉及到21个声母,39个韵母,再加上四声,排列组合下来,排除掉一部分普通话中不存在的发音,实际字音有1300个左右,即使以《现代汉语词典》这样的中型辞书收录的13000多汉字作为参照,也可知在汉语中存在大量的同音字。

同音字需要依靠字形,或者字义去区分,比如,“恐龙”和“耳聋”的后一个字都发“lóng”音,但字形不同,意思也不同,所以分属于不同的字。这个很容易理解。

除了同音字之外,还有另外一种情况需要特别注意,那就是多音字,一个字有多个读音。比如,“会议”和“会计”,虽然“会”的字形相同,但是读音不同,严格来说这是两个不同的字,只不过是用同一个字形表示而已。

努力读准字音,是学习汉字的重要一步。需要注意两点,一个不可以秀才遇字读半边,或者因形近干扰读错,比如,我小时候读《岳飞传》就把那个大奸臣的名字“万mò俟qí卨xiè”读成了“万wàn唉āi窝wō”。

另一个尤其注意要在具体的语境中把常用字和常用的多音字读准。至于那些非常用的多音字,偶尔读错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听别人的批评及时纠正过来就是了。

比如,“伐木丁丁”中的“丁丁”,“铅山”中的“铅”,这些字读不准,从丢脸指数上来说,远比把“鸿鹄之志”读成“鸿hào之志”要小得多。

关于读音问题,本公众号连续写过三篇专门谈读音的文章,此处就不再展开来说了,可以参看文后的链接。

字源识字的基本知识,字根识字导图(9)

字形

一提到字形问题,可能我们会最先想到的是错别字。造成错别字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同音,一个是形近。

同音需要靠意义区别开来,比如,上面图片中的“做人”,根据语境判断,应该是“坐人”。再比如,“坐镇”常常被误写为“坐阵”,“平心而论”常常被误写为“凭心而论”等等,都是因为同音造成的错别字,需要通过具体的语境中的意义来判断。

形近在区别的时候除了结合具体语境,弄清楚意思区别之外,还可以借助字源来做一些判断,比如,“悬梁刺股”一词中的“梁”是“房梁”的意思,所以下面是“木”字,而不是“高粱”之粱,“高粱”因为是米,所以下面是“米”字。

关于形近造成错误,有一个成语叫“鲁鱼亥豕”,值得说一说。

《抱朴子》:“谚云:‘书三写,鱼成鲁,帝成虎。’”《吕氏春秋·察传》:“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

因为传抄的过程中,“鲁”和“鱼”,“己亥”和“三豕”字形相近,结果就抄错了。这种抄错,还可以分为错字和别字两种,一种是原来没有这个字,抄写过程中多了一横,少了一撇等,还有一种是本来就有这个字,但两个字字形相近,导致错误。比如“亳州”写成“毫州”,“如火如荼”写成“如火如茶”等。

字形问题还有一个繁简字的转换容易被忽视。我们切不可以为繁简字是一一对应的,实际上汉字在简化过程中,有一些原来分属于不同的字,简化后混成一个了。

比如,“發财”的“發”和“美髪”的“髪”,在简化之后,都用“发”这个字形来表示,于是,你就看到很多街面上的招牌出现了“美容美發”这样的错误。

再比如,“王后”的“后”,在转化为繁体字的时候字形不变,且不可写成“王後”,那就闹了笑话了。

要避免这种问题,就要在繁简转换,尤其是简体转繁体的时候,切不可用WORD中的繁简字转化键一键完成,对于一些拿不准的字,需要琢磨一下它的来龙去脉,根据意义来判定该用哪一个字。

字源识字的基本知识,字根识字导图(10)

字义

很多人在翻查字典的时候,都急匆匆地看看这个字读什么音,是什么样的字形,然后就觉得算是完成任务了。但实际上,仅仅知道了一个特定字形的字读什么远远不够,还应该知道它是什么意思才行。

而且,在汉字中,一个字只有一个意思的情况比较少见,更多的情形是一个字有多个意思。呈现在字典中就是所谓的义项。而这些义项除了给予相应的解释之外,必然会匹配一些例句,这些例句就是某字解释成特定意义的具体语境。

比如,我们看“深”这个字,不能只是知道它读作shēn,然后就算完成了任务。而应该关注它有几个不同的义项。当我们为了在语言表述的时候字和其他的字区别开来,诸如说是:“深浅”的“深”,这时候实际上就已经自觉不自觉地把这个字结合了特定的语境来解说了。

而且,因为语境的极大丰富,所以某一个字在特定语境中的意思也极大丰富,非常灵活,甚至有时候不是一一能够指实是字典或者词典中的哪一个义项,超出了这些工具书的义项解说的范围。

比如,还以“深”字为例,“庭院深深深几许”这个语境中,我们可以说三个深都是一个意思,都是从外到里的距离。但是,细细揣摩,又会发现这几个“深”似乎并不完全是这个意思,而暗含了更丰富的情感意味,“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这个语境中的“深”与此类似。

除了这种一字多义之外,还有同一字形,但因为多音,或者准确说为了区别意义而多音,甚至不同的读音下,又有多个不同的意思的情况,这些虽然字形相同,但都应该作不同的字来理解。这个在前面的谈到语音问题时已经做了说明,这里不再赘述。

以上说的是对识字中把握“音、形、义”的简单说明,我们常说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要把握一个汉字需要三者紧密结合。这是大多数人都知道的常识,但除此之外,认识一个汉字,还要注意“源、境、性”的问题。下面分别说这三个方面。

字源识字的基本知识,字根识字导图(11)

字源

《淮南子·本经训》中说:“昔者苍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天雨粟,鬼夜哭”用神话的形式写出了汉字发明的划时代意义。

作为一种高度发达的表意文字,汉字造字有其独特而高效的方式方法。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六书”,即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其中前四种属于“造字法”,后两种属于“用字法”。

我们最初学汉字时,常常是从最简单的字学起,诸如“上大人孔乙己”,“人口手上中下”等等。但这些字都是单摆浮搁地放在那里,要慢慢有意识地利用“六书”的一些知识把所学的汉字串起来,将汉字一个家族一个家族地来记忆,就掌握得更牢靠,理解得更深入了。

比如,大、夫、从、北、立、交、丛、化、天等等,这些字看起来毫不相干,但实际上从字源,从造字的角度来说,它们的联系极为密切,都是从“人”这个字出发,利用指事、会意等方法造出来的字。(后面我会有机会专门写文章谈“发现汉字之美”,还会举到这个例子,这里就不再每个字一一展开来解说了)

这“六书”中尤其要注意“形声”这种造字方式,汉字中大约四分之三的汉字都是形声字。形旁表示该汉字所属的类别,而声旁表示该汉字的读音。比如,“江河湖海溪”,包括“字源”的“源”,都是形声字,都以“氵”为形旁,说明它们都和水有关。

但因为古今语音变化的问题,有一些字的读音已经和声旁不同,甚至差异很大了。所以,即使理解掌握了形声字这个概念,也要在读音上注意防止秀才遇字读半边的错误。

掌握字源的好处就是通过对汉字的追本溯源,能够更为准确地把握这个汉字。

字源识字的基本知识,字根识字导图(12)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