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一支考古队经过一年多的发掘,终于走进了这座规格丝毫不逊色于紫禁城的皇陵——定陵,尘封了300余百年的秘密展现在了世人面前。墓室里逝者那怪异的埋葬姿势,棺椁和尸身不同损坏程度,以及他们的身份,又给学者们带来了新的历史课题,也给后人再述了一段万历年间的深宫斗争故事。
定陵
一、定陵规模格局不输紫禁城作为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明神宗朱翊钧,也就是万历皇帝死后栖息的宫殿,定陵的规模和格局不输于真正的皇宫。万历生前所在的宫城——紫禁城,总占地面积约为72万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约为15万平方米;定陵地面建筑面积为18.2万平方米,光从规模上看,它就丝毫不比紫禁城逊色。
按照皇陵的格局,定陵地面上建有一整套的建筑群,它由一圈外罗城城墙围成,外罗城正门前是三座汉白玉石桥,紧接着是一座碑亭,其周围有定陵监、宰牲亭、祠祭署等300多间建筑物。进了外罗城,中间是一座三进式的宽阔院落,院落中心是祾恩殿,最里面便是明楼和宝城。
定陵地宫平面图
定陵宝城之下有地宫,也就是皇帝死后的“寝宫”,其总面积有1195平方米,分为前、中、后殿以及左右配殿共五个部分,左右配殿里各有一张汉白玉床,中殿有三张汉白玉的龙凤椅,后殿则是停放着三具金丝楠木的棺椁以及堆放着无数的珍宝;万历生前的寝宫——紫禁城乾清宫的建筑面积约为1400平方米,主体建筑分前后两个部分,前面9间房,后面5间房,共安放了27张床。这么看来,定陵的地宫规模与紫禁城里乾清宫的规模也不差上下。
同时,定陵地宫中的建筑形式和装饰与紫禁城也保持一致。例如,地宫有七道汉白玉石门,每扇石门上都有九九八十一枚半球形门钉,这正是与紫禁城里大门的形制是一致的,代表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
紫禁城乾清宫示意图
二、逝者怪异的埋葬姿势及其映射的政党斗争背景打开后殿里停放的三具金丝楠木棺椁,考古队看到了一男两女三副尸骸以及各种陪葬品。最初让考古学者们讶异的并不是里面珍奇的宝藏,而是死者安葬的怪异姿势。
众所周知,在中国传统的丧葬形式中,最常见的就是让死者平躺在棺底。而定陵里的这三具尸骸安葬的方式竟然都是“侧卧”,尸体自然腐败后,最终形成了一个“S”形。这与常理不符的丧葬形式,一时间成为了考古学者研究的新课题,对此不同专家都有自己的见解。
经研究,主流的解释有两种,其中一种是“北斗七星”说,另一种是“狮子卧”说。下面分别来说一说这两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