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秦川牛图片,陕西秦川牛新品种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1-04 09:25:30

改良秦川牛图片,陕西秦川牛新品种(1)

作为中国五大良种黄牛之首,秦川牛被誉为“国之瑰宝”。

改良秦川牛图片,陕西秦川牛新品种(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昝林森(左)带领的科研团队,为秦川牛和其他本土黄牛保种选育和遗传改良努力攻关。

改良秦川牛图片,陕西秦川牛新品种(3)

杨凌秦川肉牛良种繁育中心,饲养员任桂芳在给牛喂食草料。

1月10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发出首个中国黄牛高密度芯片,肉牛选种认定时间将从原来的3~5年缩短至3个月,突破了国内肉牛良种选种难、生长慢等技术难题。至此,我国以秦川牛为代表的黄牛良种选育迈入全新阶段,对黄牛地方品种资源的保护、开发及利用也随之上升到新层面。

种业作为国家核心产业,是整个农业产业的“芯片”,更是直接关系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牛鼻子”。提高本土黄牛良种覆盖率,保障优质种质资源至关重要。近年来,我省不断加大科技攻关,推进秦川牛肉用选育力度,牢牢牵住肉牛种业改良的“牛鼻子”,把秦川牛作为畜牧优势产业和地域特色产品来抓,打响了振兴本土黄牛产业的品牌突围战。

立足资源 保护开发是关键

千百年来,秦川牛作为传统农耕的一项生产工具,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但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牛”从役用转向肉用,秦川牛种群数量不断缩减。加之秦川牛生长缓慢、周期长,过高的养殖成本也导致了养殖规模下降。与此同时,生长周期短、产肉性能高的国外品种及其杂交品种因可观的经济效益横扫国内肉牛市场,秦川牛生存空间备受挤压,肉牛产业发展危机四伏。

据相关数据显示,20世纪80年代前后,我省秦川牛数量达180万头左右。进入21世纪后,数量不断下降,近几年下降更为明显。如何提升秦川牛养殖数量,推动本土优质种业资源长效发展,成为当前我省畜牧业提振升级的难点和重点。

“秦川牛作为一个养殖历史悠久的地方品种,遗传稳定、肉质鲜美,是我们的优质畜种资源,必须在保种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优化选育和遗传改良。”多年来,一直从事秦川牛遗传改良工作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昝林森认为,加大地方黄牛品种保护、开发和利用,是破解秦川牛养殖困境的关键。只有加快把科学技术转化到田间地头,确保秦川牛等地方黄牛品种的优良基因传承,让资源优势成为产品优势,中国黄牛才能真正“牛起来”。

科技赋能 保种选育促发展

从成立秦川牛选育小组,到成立全国唯一“黄牛研究室”;从建成国家肉牛改良中心,到万头肉牛产业示范园;从表型选育到基因型选育……历经50余年,我省对秦川牛的保种、选育及推广从未间断,尽管困难重重,但在科技力量的助推下,稳步发展的势头越来越明显。

1月19日,记者走进杨凌示范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内的国家肉牛改良中心,浓郁的“牛”文化气息扑面而来。中心实验室内,几名专家老师正在交流探讨,工作严谨有序。

“国外的牛一天平均生长1到1.5公斤,我们的牛一天长0.6公斤左右。长肉慢、周期长,是秦川牛在‘洋品种’面前节节败退的最大原因。”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副教授王洪宝告诉记者,“最初的选育工作只是从秦川牛中选择优秀个体,进行选种选配、选育扩繁,这个过程并不短。现在,我们可以利用新研发的芯片,进行基因分型,对新生牛生长发育潜力和种用价值进行科学预判,实现高效、精准选种育种。”

本土黄牛保种事关产业安全。近年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及其肉牛科技创新团队立足以往科研基础,围绕秦川牛肉用选种改良目标,将传统育种手段与现代生物技术相结合,取得了显著成果。2010年,该团队经过选育改良培育出新品系秦川牛,和原始秦川牛相比,生长速度和产肉性能提高了30%以上。而黄牛高密度芯片的研发,将大大缩短肉牛良种选种周期,进一步促进秦川牛产业化发展。

随着科研攻关不断深入,一项项新成果、一个个新品系,从技术端走向生产端,秦川牛逐步走出关中,在西北地区打开突围之路。一条高科技肉牛改良产业链正在加快聚合,不断释放发展活力。

示范带动 重塑品牌提效益

1月20日,在镇巴县杨家河镇杨家河社区勤兴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内,一头头黄牛体格健硕、精神抖擞。“2018年,我们在西农大专家的指导下,利用先进育种技术,进行品种选育改良,发展秦川牛良种母牛养殖。”合作社负责人吴琼介绍,近年来合作社肉牛每年存栏300余头,带动536户贫困户参与养殖增收致富。

在位于杨凌示范区的陕西秦川牛业有限公司秦川肉牛良种繁育中心,数百头毛色顺滑的秦川牛正在围栏两边抢食草料,场面煞是热闹。

作为全国最大的秦川牛养殖企业,秦川牛业有限公司一直承担着秦川牛肉用选育和良种繁育的重任,现已发展成集秦川肉牛良种繁育、规模化养殖、外贸出口、牛肉加工等为一体的省级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全国扶贫龙头企业,在秦川肉牛良种培育、产业发展、品牌建设等领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示范作用。

“公司自2005年重新组建以来,发展势头良好,存栏量顶峰时期,达3500头到5000头。”公司副经理王应海说,近年来,由于多种原因,秦川牛存栏量有所下降,但产业链却在不断延伸拓展,产业附加值进一步提升。

科技兴,产业兴。随着秦川牛选育改良、良种示范推广及肉牛产业化发展,我省各地涌现出一大批秦川牛养殖企业和养殖场。扶风、岐山、眉县、麟游、乾县、永寿等地建成10多个秦川牛良种繁育示范基地,为秦川牛产业发展丰富了资源、夯实了基础。

来源:陕西农村报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