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末年,建州女真在努尔哈赤带领下崛起,在赫图阿拉城建立后金。后金在辽东攻城拔寨,势如破竹,随着攻下的城池越来越多,控制的地盘越来越大,其都城也一再迁移。1621年,后金攻克辽阳后,努尔哈赤决定迁都至这个当时东北第一大城,兴建东京城。不过,四年后努尔哈赤又不顾大臣的反对,决意放弃刚建好的东京城,迁都沈阳,这是出于什么考虑呢?
史料中记载:“帝聚诸王臣,议欲迁都沈阳,诸王臣谏曰:‘东京新筑,宫廨方成,民之居室未备,今欲迁移,恐食用不足,力役繁兴,民不堪苦矣。’帝不允曰:‘沈阳四通八达之处,西征大明从都儿鼻渡辽河,路直且近;沈阳浑河通苏苏河,于苏苏河源头处伐木,顺流而下,材木不可胜用,出游打猎山近兽多,且河中之利,亦可兼收矣。’” 沈阳成为后金都城,从此崛起,逐渐成为东北第一大城。
图-俯瞰沈阳
大臣反对迁都的原因是刚在辽阳建好都城、宫殿,又迁都,劳民伤财,而努尔哈赤给出的迁都理由是:沈阳四通八达,便于对大明发起进攻,而且有河流水运可用(苏苏河即浑河支流苏子河),附近还可以渔猎,足以满足生活所需。从努尔哈赤的解释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之所以决定迁都沈阳,主要还是从军事的角度来考虑的。
萨尔浒之战以少胜多大败明军后,后金的信心空前暴涨,激起了努尔哈赤更大的野心。辽阳东面是连绵山脉,北、西、南三面有太子河、浑河、辽河等河流作为屏障,若论防守,较沈阳更有优势;对防守有利,对出击就是障碍了,别人难攻进来,你也难出去,盘锦一带的沼泽地要行军就比较困难了。沈阳北依长白山余脉棋盘山,南临浑河,西面是蒲河、更远处有辽河,攻守兼备,既可以凭浑河、蒲河做有效防守,又容易出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