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莱恩·费根,英国考古学家, 剑桥大学考古学及人类学博士,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荣誉退休教授。费根长期致力于向公众推广普及考古及人类学知识,代表性著作包括《考古学与史前文明》、《大暖化》和《小冰河时代》等。
图片来源:Lyceum Museum
布莱恩·费根是世界知名的考古学家,长期致力于考古学和世界史前史的科普工作,并因此获得了考古学家协会公共教育奖。
在《世界史前史》一书中,他援引著名古生物学家斯蒂芬·古尔德(Stephen Jay Gould)的论断说:「所有的人类都是从进化树上的同一根非洲枝繁衍而来的。」
这本书1979年在美国出版后,被广泛地用为大学本科教材,此后不断再版,融入了最新的考古成果,现在已经出到第八版。
02以全球性的视野看史前史《世界史前史》
作者:[英]布莱恩·费根
译者:杨宁 周幸 冯国雄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2017年
在《世界史前史》中,费根力图构建世界史前历史的总体框架,他不局限于一个地区,而是以一种全球性的视角,关注史前世界一系列大的转变。
现在我们都知道了人类来自非洲,但人类如何从非洲的南方古猿发展到散布在世界各地的现代智人?
各地的人类为何能建立起既相似又不同的文明?
在整个人类历史长河中,我们处在怎样的位置?
这些没有文字记载的远古过去,要靠考古学、人类学、地质学、生物学等多学科合作,才能逐渐揭开史前历史的真相。
而作为中国人,我们可能会格外关注中国地区的史前史。
正如费根所说,「中国许多最令人振奋的考古研究都是围绕着食物生产起源这一课题进行的」,现在已被证实的是,黄河流域和北方地区的农业与畜牧业是独立发展起来的。
人们曾经认为,食物生产技术起源于东地中海,然后向外扩散到世界各地。
东地中海区域。东地中海文明指东地中海沿岸以及在东地中海有过频繁活动的国家和地区所创造的文明,主要包括希腊、埃及、西亚的巴比伦、亚述、小亚细亚的赫梯及叙利亚、巴勒斯坦地区的众多城市国家。许多观点将这一地区视作古代世界文明的中心。
但随着欧洲与东地中海地区之外考古研究的发展,不只是中国,印度、东南亚、美洲等地也被证实,食物生产是在当地独立发展起来的。
这样一来,考古学作为一种全球性事业,改变了旧有的东地中海理论。
在《世界史前史》一书中,费根将他主张的全球性的史前历史,分为四个主要发展阶段:
首先,人类起源于约250万年前,标志是能人的出现,至此古人类的体格和行为都逐渐向现代人类转变。
接着,现代智人——也就是我们,出现在距今15万年前,从直立人进化到现代智人经历了100多万年的漫长岁月。而在距今大约1.5万年的时候,现代智人扩散到了世界各地。
再之后,1.2万年前,人类开始农业耕种与动物驯养,学会了自主生产食物,社会组织也因此越来越复杂。
最后,公元前3100年,国家组织型社会在西亚出现了,此后其他地区也发展出了相似的复杂文明。
在了解了世界史前史的整体架构后,接下来要需追问的则是,为什么现代智人会从非洲一直走进美洲、扩散到全世界?
是什么力量推动着农业的出现和国家的产生?
03从非洲古猿到现代智人在大约2000万年前,地球气温下降,热带地区的林地面积减少,而草原增加。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很多灵长动物,包括我们的人类祖先,从树上走到了地上。
当然,这一变化的过程是极为漫长的,长达1000多万年。
在这个过程中,人类适应平地生存,学会了两足行走,这个演化的结果是人类的双手被解放出来了。
目前已知的最早的人族动物是距今六七百万年前的乍得沙赫人,他们已经会直立行走了。
乍得沙赫人(Sahelanthropus tchadensis)被称为最古老的人属祖先,是人类及类人猿的最近共同祖先。其化石在非洲乍得被发现,于2002年3月出土。
图片来源:Australian Museum
从树上爬行,到平地行走,再到之后的制造工具、生火、开展农业,人类是以怎样的节奏一步步进化的呢?
费根认为人类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保持稳定,然后当环境或自身出现新变化,这个变化给人类生存带来压力,继而促使人类发生剧变。
他的这种观点,又叫做「间断平衡论」。
出现在250万年前的能人会制作简单石器,这堪称是一个长期稳定时段后的剧烈变化,它意味着人类可以捕猎到具有更高能量的食肉动物。
能人也被认为是属于早期人属的第一个人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