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中为旱芹的嫩苗
人们容易将它和香菜混淆。摄影/徐晔春
记述唐代各项典章制度的典籍《唐会要》这样记载:“胡芹状如芹,而味香。”
旱芹进入中国后,在这片土地上开始了自己的独立发展,在中国人不断的培育下,胡芹在中国彻底完成了本土化的品种改良,逐渐培育成为了叶柄细长的中国芹菜类型,也就是今天我们最常见到的芹菜的样子。
所以,中国算是芹菜的次生起源中心,芹菜的确也当得起中国蔬菜的名声。
因为有着过于浓烈的气味,胡芹在它的原生地反而一直并没有发展成为餐桌上的主流蔬菜。中世纪时,西方一直都把胡芹用做药用和香料。
直到17世纪末,才对胡芹进行了改良,培育成为了一种栽培芹菜。
这种改良后的芹菜叶柄更宽且厚且气味变淡,近代传入中国后,被称为“西芹”。而更早来到中国已被改良为叶柄细长的芹菜,反而被称为“中国芹菜”。
芹菜富含纤维,从它的表面
可以看到清晰的脉络。摄影/姚逸飞
既然今天中国人餐桌上的芹菜原产于地中海沿岸地区,并非原生于中国,那么《诗经》中于泮宫水滨采的又是什么芹菜呢?
芹亦写作“蕲”(qí),本意指一种水边的香草。汉时江夏郡古云梦泽畔的蕲州多水泽,曾是出产“蕲菜”之地。
晋代刘伯庄在《地名记》中记载,“蕲春以水隈多蕲菜,因以为名”。
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讲:“芹,楚葵也”,大意是讲,芹是生于楚地的一种野菜。
中间的蔬菜为水芹,野生水芹气味芬芳
是一种可食用的野菜。摄影/左凌仁
《吕氏春秋∙本味》中说:“菜之美者,有云梦之芹。”
古时中国南方有云梦大泽,位于今天的洞庭湖一带,不过水面面积远比今天的洞庭湖更为宽阔,“芹”便盛产于云梦泽湖畔沼泽湿地。清人张世进有《咏芹》诗云:“春水生楚葵,弥望碧无际。”
这种产自中国南方的“芹”,在《中国植物志》里的名字是水芹(Oenanthe javanica)。在唐代以前,古人所提到的芹,大多数的时候指的都是水芹。
水芹亦是中国古时候最为常见的野菜,无论是“蕲”(qí)还是“芹”,这个汉字最早指向的植物都是水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