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牛羊肉虽然都属于红肉,但它们的「红」度有差异,猪肉属于其中最「白」的一种。从视觉上就能看出来,无论牛肉、羊肉还是驴肉,肉的颜色都比瘦猪肉「红」。
肉类的红色,与其中的血红素铁含量密切相关。猪肉的颜色没那么深红,是因为其中的血红素铁含量明显低于更加深红的牛羊肉,只是比鸡胸肉深一些。
对于需要补铁的人来说,自然是血红素铁含量越高越好了。但反过来说,血红素铁少点,也未必就是缺点。对于没有缺铁性贫血的人来说,血红素铁摄入量太高,反而会促进炎症反应,这正是多吃红肉不利健康的重要原因之一。
- 比如说,患高血压的人,容易长痘痘的人,正有伤口发炎的人,皮肤有疖肿的人,正有细菌感染问题的人,都被建议少吃牛羊肉。相比而言,如果吃的是瘦猪肉,会相对安全一些。
记得有位医学专家对我说过,她发现伤口感染的病人吃羊肉之后变得更严重,而吃猪肉就没有明显的加重。她认为,传统养生认为猪肉「性平」,而羊肉「性热」,可能与促进炎症反应的效果有些关系。
不过,猪肉虽有优点,也要看怎么选、怎么吃。
先说说不同部位的差异。很多人歧视猪肉的原因,是它热量高。实际上,虽然五花肉热量超级高,但纯瘦猪肉的热量并不比鸡腿肉高多少。在一头猪身上,里脊和通脊通常是最低脂的,后臀、前臀去掉肥肉之后也是瘦肉。肘棒去掉皮也是上好的瘦肉。
不过,人们最爱吃的,总会是那些脂肪高、口感嫩、香味浓的部位,比如梅肉、猪颈肉、排骨肉甚至五花肉,比如肥羊片、肥牛片,比如羊排,比如牛肋,比如雪花牛肉......这并不是肉类的错,而是人类的口味和选择倾向于这些肉,于是这些香浓的肉类价格更高,饲养人员也更乐于生产这样的肉。
所以,关键不是什么动物的肉,而是你选择动物的什么部位,你想要什么样的口感。高蛋白低脂肪的肉,必然是比较「柴」的。要柔嫩多汁又香浓,那只能是高脂肪的肉。
一道菜肴的热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烹调方式。如果吃少油烹调的瘦猪肉,热量并没有多高;如果吃油煎、油炒的肉菜,以及放了很多肥肉的丸子,那热量必然很高,就不能怪到猪肉头上了。既然能为了健康低脂吃煮鸡胸、烤鸡胸、卤牛腱子,为什么不能吃烤猪里脊、卤猪肘子(去皮)呢?
实际上,还可以通过烹调来降低猪肉的脂肪含量。比如说,通过炖煮的方式,把肉里的一部分油煮出来,然后分离除去。也可以用粉蒸等方式,把肉里的脂肪蒸出来。这样,肉中的脂肪含量就降低了。
用不粘锅来炒瘦肉片的话,其实用不了多少油,不会让热量增加太多。多余的一点油还可以控出来,用来拌凉菜或拌面条,都是很香的。
需要提醒的是,炒肉时适合用植物油。因为毕竟猪肉中的脂肪有一半的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少,所以适合用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油来搭配。
猪肉的一大好处,就是烹调方法多样,而且适合与多种食材混合烹调。
膳食指南推荐我们每天吃40~75克肉(去皮、去肥肉、去骨的量),这点肉很多人都觉得不太过瘾。如果直接吃大肉块,真的就是三五块而已。但如果切成丝、切成片,和其他食材配着吃,那就不嫌少了,可以用少量的肉来获得吃肉的快乐。
现在超市里都有切好的冰鲜瘦肉丝、瘦肉片,买回家直接烹调很方便。先炒出一碗肉丝或肉片,分装成两三份,放冰箱里冷藏或冷冻。在做饭的时候,可以取出一份来,配合各种蔬菜炒着吃,又省事,又好吃。这样就能保证每一餐的肉类总量都控制在健康范围之内,又能享受到肉的香味和口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