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侯乙,周王族诸侯国中曾国的国君,姬姓,氏曾名乙。 生卒年不详,但是据考古发现推定,他大约生于公元前475年,卒于公元前约433年,奇怪的是,翻阅史籍,对其人并无记载。但曾侯乙却是中国战国时期南方姬姓曾国,即姬姓随国的国君。
此曾国与史书中的随国一国两名,始祖为赫赫有名的周朝开国大将军南宫适,曾国是西周初期周天子分封镇守南方的重要邦国。
1978年,在今湖北省随州市区西约一公里处的擂鼓墩,考古工作者对其墓葬(后来证实)进行了发掘,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包括举世闻名的曾侯乙编钟、曾侯乙尊盘等;
同时出土文物还有大量兵器、乐器、铸造精良的漆器、青铜器等,共15000多件,其中9件被定为国宝级文物,出土的文字材料说明曾侯乙是一位名乙的曾国诸侯王。
从楚惠王送给他的一件青铜镈上的三十一字铭文看,曾侯乙死于公元前433年或稍晚,通过对其尸骸的碳14测定,可以推定曾侯乙的死亡年代在公元前433年到公元前400年之间,他死时年龄在42―45岁之间。
综合考察其他材料,曾侯乙应当生于公元前475年或稍晚,约在公元前463年前后成为诸侯王,在位约三十年。出土文物表明,曾侯乙生前非常重视乐器制造与音律研究,兴趣广泛,同时也是擅长车战的军事家。
史学界有三大观点被关注得最多:
其一,曾随两国地域相同,都在汉水以东,所谓“汉东之国随为大”,两国是否合一;
其二,两国族姓是否相同,他们是否同为姬姓;
其三,在曾侯乙墓出土的65件编钟中有一镈钟,铭文上说楚王曾经被曾国所救,而史书上却记载楚国郢都被吴军攻占后,“楚王奔随”,随国人救楚,这段历史作何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