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在四大种姓下,流着血泪的“贱民”阶层
实际上,除四大种姓外,还有一类人被排除了,即所谓“不可接触的贱民”,又称“达利特”。他们的社会地位最低,最受歧视,在宗教经典对种姓制度的解读中,他们甚至连神的脚趾都够不上……
从婆罗门到贱民,投胎是门技术活一个异族群体为了统治一块陌生的领土,实行等级制度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如元朝为了压制汉人将民族分为四等;清朝入关后早期也实行“重满轻汉”政策……但像印度种族制度这样,等级差距如此之大还能延续到21世纪,实属罕见!
第一等级:婆罗门
弹奏侍奉神明之音乐的僧侣——婆罗门
婆罗门源于“波拉乎曼”,原意是祈祷或增大的东西。他们是社会上最富有的阶层,精通《吠陀》圣典,掌管宗教事务,垄断教育,也可以经管其他行业,但都只动口不动手。
还享有很多特权,如不用交税,不被处以死刑或任何类型的肉刑。人们还会向他们赠送各种礼物以求得到善报,最受欢迎的是土地。因此婆罗门占有大量的地产,甚至整座村庄。在二十世纪上半叶,婆罗门占有某些领域的政府职位高达75%。
第二等级:刹帝利
拿着武器的战士同时也是封建领主——刹帝利
刹帝利简称为刹利,由贵族和军事行政集团组成,是统治阶级中执掌国家机器的人,国王也属于这个种姓。他们的先祖来自于中亚地区的雅利安人,拥有大量的土地和奴隶,而且只有他们才有手执武器同敌人作战的权利。
按照婆罗门典籍记载,刹帝利的主要职责是世代守护婆罗门。而在现代印度,刹帝利主要代表政治和军事阶层的职业。
第三等级:吠舍
拿著称计算金钱的商人同时也是农民——吠舍
吠舍是指从事农业、畜牧、手工业、商业等生产事业的平民阶级,属于普通雅利安人的中下阶层,是整个社会的支持者和供养者。他们没有任何政治权利,只有交税服役,供养第一、二等级者的义务。
他们可以参加婆罗门主持的宗教祭祀和听讲教义,有的吠舍种姓还发家致富,从事高利贷活动,在社会中有些许地位。尤其是在公元前6世纪–公元前5世纪时期,手工业和商业非常发达。当时的社会财富,有相当大一部分掌握在了他们手中。
第四个等级:首陀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