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年间,扬州盐业支撑大清财政半壁江山,盐院官员是名副其实的肥差。
卢德恭时任扬州盐台大人。盐台即巡盐御史,明清两代官名,专管巡视盐务,明代一般为正七品,清代不定。
盐台隶属于当地盐政衙门(盐院),盐院最高长官为盐院大人,正二品。
卢德恭,身为大清盐官,官职虽小却责任重大,其从事的工作事关国家的经济命脉,古人常讲“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卢德恭若是尽忠职守岂止“造福一方”。
乾隆时期的卢盐台也绝非等闲之辈,受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熏陶,寒窗苦读、科举成名,也曾心怀报国图强的大志。
现实中的卢德恭久居官场,表面儒雅幽深、实则唯利是图,深谙地方盐业复杂的形势,早就与当地官商抱作一团,于盐政事务个人应尽的职责置若罔闻,随波逐流中不忘谋取个人私利,把大清官员中庸贪腐的形象展现得淋漓尽致,把圆滑世故、精明老练、贪婪压抑的人性刻画得栩栩如生。
卢德恭的这些特质不就是封建王朝治下官员的“生存之道”和“人性之本”吗?如果没有最后被斩首的结局,想必大部分人都会认同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卢德恭的所作所为乃顺应时势的明智之举,这难道不是我们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吗?
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其本义是指能认清时代潮流的,聪明能*人,方可为英雄豪杰;认清时代潮流形势,才能成为出色的人物。出 处《晏子春秋·霸业因时而生》晏子:“识时务者为俊杰,通机变者为英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晋·习凿齿《襄阳记》:“儒生俗士,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卧龙、凤雏。”
今天我们又有多少官员“发展”和曲解了其本义?“识时务的俊杰”形象被他们描画成了趋炎附势、圆滑事故、随波逐流……这真的是我们乐于接受的“生存之道”和“人性之本”吗?于大众而言,答案一定是:不能接受!
即便是在大清乾隆治下,他也不愿看见官员如此之生存状态。尤其是其中的“佼佼者”卢德恭之流,更是愚弄上级、扰乱官场、祸害地方、鱼肉百姓的精致利己主义者!
1.圆滑世故——虚假作为
卢德恭上班按时打卡,熟悉业务,对上级毕恭毕敬、谦卑有度、公事公办,尤其对各大盐商的需求了如指掌、有求必应,始终一副替盐商撑腰、替官府办事的姿态,总能在官商的争斗中找到利益的平衡点,像极了一个太平盛世的营造者,乍一看卢德恭不扰民、不唯上,说话办事完全遵从“市场规律”,好一副清正廉洁的模样。但深究其本职工作,几乎找不到他留下的丝毫痕迹,俨然一个旁观者,于大清盐务事业的发展完全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人物,其所作所为与盐台大人的身份地位极不相称。
2.精明老练——搏取功名
工作中廉洁奉公、积极进取,与业务系统的“领导”、“同事”、“客户”打成一片,八面琳珑却不失稳健;生活中诗书相伴、儒雅淡然,时刻对总商的侄子自己的门徒汪海琨,贯之以理想抱负之大道,活生生的“两面人”。卢德恭把一个合格大清官员的形象展现得淋漓尽致,毫无瑕疵。真正可悲的是他把理想和抱负赋予了一个热血青年、自己却活成了另一个模样。
3.贪婪压抑——暗藏利禄
卢盐台人前清正廉洁,背后却干着肮脏的勾当。大的盐商他得罪不起,小盐商却尽在掌握之中。在阿克占等上级的视线之外,他精心经营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伙同各级官员和盐务系统各级负责人,建立了自己的盈利生态,可谓财源滚滚。不止于物质上的满足,曾经的理想和斗志在卢德恭身上转化为了对诗词字画等名贵古玩的大肆敛藏,常常躲在暗屋里喝酒赏画,几乎变态似的一边深嗅古玩、一边高声吟唱,此时的放荡不羁与平时的儒雅淡然判若两人。
历史的经验告知世人:一些人在“时务”中受益,另一些人就会在“时务”中背锅。《大清盐商》把大清盐业人精彩的人生和残酷的现实演绎得惟妙惟肖,汪朝忠、阿克占、和珅、乾隆等站在山尖阅尽人间繁华,书写历史。而卢德恭等一众官商百姓倾尽一生只为让主角们在历史的长河中更加圆润,以己之理想成全别人,压抑本该不属于自己的扭曲人性,最终人头落地。所以他们该是剧中、也是现实中最为悲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