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关长城脚下农村简介,山海关长城风景区介绍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1-07 09:39:46

山海关区坚持西跨、北拓、南优、东提的总体城市发展思路,拉开城市发展框架。

——向西跨越石河形成“城中河”,利用石河西岸临河资源,启动石河大北岛开发和西岸工业用地更新改造,结合机场周边四村拆迁安置规划,推动石河镇镇区建设,以秦山公路沿线开发建设带动城市向石河西岸发展。

——向北借势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增加综合性旅游商服用地规模,完成长城文化产业园片区城市设计,向浅山区延伸发展旅游,打造集冰雪运动、康体养生等功能于一体的山地休闲度假区。

——向南优化沿海片区发展,完善道南片区承载功能,谋划更新改造中铁山桥道南老厂区。强化透水性观光码头、海上多功能平台建设项目等战略性滨海旅游项目支撑,围绕乐岛—沟渠寨岸线打造音乐动感海岸。

——向东提升开发区发展能级,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协同发展、宜业宜居的东部产业新城。

在不断优化城市空间的同时,山海关区以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为基础,不断提高城市品质内涵,走出了一条与一流国际旅游城市先行区相匹配的城市治理现代化新路子。

实施“城市体检”工程,打造更有品质、更加舒适的幸福家园;深化片长制、路长制,落实“门前五包”,推进城市“三级网格”精细化管理,打造最干净城市;开展广告牌匾等六大专项整治。

不断提升城市承载能力。提高外部空间通达性,积极保障遵秦高速山海关段等省市道路工程建设;力争完成遵秦高速与秦山路连接路等重点道路建设,畅通城市主动脉;实施正惠南路等5条道路新建及改造工程,打通微循环;实施雨水管网改造,破解老龙头路地道桥积水断交问题;推进董庄村等城中村改造工作取得重大进展。(河北日报记者师源、孙也达 通讯员郑丽、关清天)

县(市、区)委*访谈

塑长城文化地标 亮长城文化名片

——访山海关区委*陈秋华

4月7日,河北日报记者就山海关区如何抢抓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战略机遇,建设一流国际旅游城市先行区,对山海关区委*陈秋华进行访谈。

记者:在前不久结束的山海关区两会中提出,咱们区将建设一流国际旅游城市先行区,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山海关区的发展重点和突破点是什么?

陈秋华:山海关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地和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因长城而名、因长城而兴,代表了古代军事防御体系的最高成就,是民族的品牌,世界旅游的标志地,被“万里长城第一人”罗哲文老先生誉为“天然的长城博物馆”。**作出了建设长城国家文化公园重大决策部署。省委把山海关中国长城文化博物馆(暂定名)作为河北段建设重大标志性项目和“一号工程”,市委将其作为全市的大事之一,可以说,山海关迎来了千载难逢的重大历史机遇。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将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作为建设一流国际旅游城市先行区的重大牵动,全力打好长城牌,打造长城之首(老龙头)、长城之眼(山海关中国长城文化博物馆)、长城之城(山海关古城),建设世界级旅游景区,叫响“天下第一关城”品牌,在全市一流国际旅游城市建设中,当好先行者、排头兵。

记者:您刚刚提到了咱们区要重点建设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山海关将如何推进?

陈秋华:省委、市委高度重视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坚定了我们的信心和决心。我区坚持全球视野、中国高度、时代眼光,做到施工、展陈设计、文物征集、博物馆运营管理“四同步”,举全区之力推进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的标志性工程——山海关中国长城文化博物馆建设。仅用94天完成前期手续办理,去年12月6日,实现开工建设,力争年底前开放运营。建成后,将是中国规模最大、标准最高的长城文化主题博物馆、全国首座绿色建筑三星零能耗博物馆,成为世界一流、全国第一的长城文化地标、文化名片。

记者: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的影响力是巨大的,那么山海关区下一步将如何利用这一优势,发展自身?

陈秋华:我区以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为牵动,谋划实施了一系列项目和节庆活动,今年主要是办好“一展”“一节”“一会”“一演”,建设好“一城”。即9月实现中国长城历史文化展在长城博物馆开展,承办“一带一路”·长城国际民间文化艺术节,主办秦皇岛市第四届旅发大会,做好长城主题沉浸式实景演出,积极探索古城治理新模式,打造民俗、美食、民宿等特色业态,让古城亮起来。同时,我们还谋划了长城脚下话非遗、长城体验游等特色活动,讲好山海关故事,培育世界级品牌,为秦皇岛建设一流国际旅游城市增光添彩。(河北日报记者孙也达)

关注河北新闻网,了解河北最新新闻。

,
上一页123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