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智能手环是一个相对高端的穿戴设备,可以记录运动,监测睡眠,计算热量等等功能,而这些数字化的记录方式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足足吊起了广大看客们的胃口。但是起初智能手环的价格普遍都在千元左右,将不少蠢蠢欲动的消费者拒之门外。不过,自从小米推出了79元智能手环,一下子将整个智能手环市场拉进了『平价』区间。
为了顺应手环市场的变化,国内的敏狐,乐心也相继推出自家百元以内的智能手环。就连上市价格699元的bong手环,在推出二代产品时也改变了策略,BongⅡ调整为99元。百元内的智能手环成了『拼*』的主战场,这也令处于观望的消费者难以抉择。正当国内品牌在竞争低价市场时候,反观Fitbit这样的国际品牌,价格维持在千元左右,但依旧获得了用户认可。
智能手环市场潜力巨大 但定位人群和价格策略各尽不同
目前国内手环市场百元内低价与千元级别形成了两个阵营,而消费者也因为两个阵营价差持有不同的观点。就中国目前经济生态下,手环厂商面向的市场可能更加大众,因此价格因素起主导作用。而千元级别的手环价格昂贵,功能丰富,但似乎在欧美国家受欢迎。调查显示,Fitbit的市场份额达到了33%,这个数据甚至高于那些低价手环,Fitbit自上市以来活跃的用户达到了950万并且还在增加。
小米手环还是Fitbit? 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国内外对智能手环价格的认知度不同,但并不矛盾,都有存在的必要。那么为何有的智能手环价格能做到不足百元,而有的手环却要售价千元以上?今天笔者就为大家从各个角度分析一下当前手环市场的推广策略。
●低价手环利润到底多少?
首先来挖挖低价智能手环的成本。表面上手环加了『智能』这两个字价格就不会太低,而百元内的手环又是怎么样做到低价的呢?下面我们从成本上计算一下,百元内智能手环基本上内部结构大同小异,因此就拿保有量较大的小米手环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