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狱兴起于何时,文字狱起源于什么时期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1-07 16:23:43

乾隆皇帝

乾隆自称“朕一书生皇帝耳”,所以,他更愿意在自己所擅长的领域中下手,以成全英明神武的帝君之名。

在乾隆中期后,明令要求重点查缴所谓的“违碍”和“悖逆”之书。甚至于,乾隆见不得诗句和文章中包含有“明”、“清”、“胡”、“狄”、“夷”等字眼,一经发现从重治罪。

接下来,我们聊一聊乾隆时期几个颇具代表性的文字狱案件。

(一)孙嘉淦伪奏案

在乾隆十六年前后,朝中出现了一份署名为孙嘉淦的奏折,内容非常的大胆,逐个弹劾朝中所有重臣。不过,最轰动的内容却是列举出了乾隆帝的失德之举。

奏折虽然署名为孙嘉淦,但从文笔和字迹来判断,绝非出自孙嘉淦之手。在封建社会中,署假名的奏折,无异于是一次公开的欺君之举。

这份伪奏折的出现,让乾隆帝感到了一丝统治的危机,开始怀疑自己之前的宽容之策是否得当,开始怀疑朝臣对他的歌功颂德是否表里不一。甚至于,他开始担忧满汉之间的民族矛盾存在加剧的可能。

为了追查幕后的政治阴谋,乾隆决定要一查到底。不过,他担心事件外传后,会引起社会的动荡不安,只授权军机大臣在暗中查证。

由于伪奏折事件传播已久,涉及的人员甚多,不仅有朝中大臣,还有地方官吏、八旗子弟,甚至连蒙古王公都有牵连。除了京城,几乎还遍布了全国的大多省份,案情的复杂程度和波及范围远远超出想象。

到了乾隆十七年底时,案件已经查了一年多,缉获数千人,牵连近万人,可依然未知真相。乾隆无奈,只得决定草草结案,将江西长淮千总卢鲁生父子定为伪奏折案的主犯后,下令凌迟处死。

文字狱兴起于何时,文字狱起源于什么时期(5)

文字狱兴起

至此,这场轰动全国的伪奏折案才算告以段落。不过,乾隆心中却始终未曾真正放下,逐渐开始在思想和文化上加强了管控。

(二)徐述夔案

徐述夔过世后,其子将他的诗作刊印成《一柱楼诗集》。其中,“举杯忽见明天子,且把壶儿抛半边”这句诗,不仅包含有“明”字,而且乾隆皇帝还牵强附会与断章取义,将“壶儿”认为是“胡儿”的谐音,断定其贬损满清的意味非常浓厚。于是,乾隆帝下旨:

徐述夔身系举人,却丧心病狂,所作一柱楼诗,暗肆底讥,谬妄悖逆,实为罪大恶极!虽其人已死,仍当剖棺戮尸,以伸国法。

甚至于,徐述夔的两个孙子也没能幸免,虽携书向朝廷主动自首,但仍以收藏逆诗罪的名义被处斩。徐家的所有男性无一幸免,妻女也全部发配为奴。

沈德潜在乾隆四年时才以六十七岁高龄得中进士,被授予翰林院编修之职。因乾隆帝喜欢他的诗作,遂历任过侍读学士、内阁大学等职,之后还加封礼部尚书衔。乾隆三十四年时,沈德潜病逝,享年九十七岁,被下旨追赠为太子太师,祀贤良祠。

徐述夔案发后,已经去世的沈德潜被查出生前与徐犯关系莫逆,还曾替徐述夔写传,因此受到此案的株连。乾隆帝大怒,降旨褫夺沈德潜的封号并罢祠仆碑。

(三)胡中藻案

进士出身的胡中藻,曾担任翰林院学士和广西学政等职。在他所著的《坚磨生诗钞》中,有“一世无日月”“一把心肠论浊清”等几句诗,被乾隆帝认为是颂明和贬清的诗句。

按律,胡中藻要被处以凌迟之刑,乾隆格外下旨开恩才改为处决。据《康雍乾间文字之狱》记载:

乃尚有出身科目,名列清华,而鬼蜮为心,於语言吟咏之间,肆其悖逆,詆訕怨望,如胡中藻者。

然而,胡中藻案并没有完结。乾隆还将为胡中藻的《坚磨生诗钞》作序,并且出资印刻的礼部侍郎张泰开也问罪,下旨“部议夺官”

文字狱兴起于何时,文字狱起源于什么时期(6)

乾隆时期的文字狱

在乾隆的这种高压文字狱威慑之下,读书人只得循规蹈矩,苦读圣贤书,参加八股取士,沦为了彻底的文化奴隶。

期间,曹雪芹敢冒着这种文化恐怖主义的压制,暗自创作《红楼梦》,实属不易。《红楼梦》通篇使用“贾雨(假语)村言,甄士(真事)隐去”这些个谐音字,虽有文学创作的成分在其中,但也是实属无奈之举。

乾隆时期的文字狱,是满清的封建君权空前强化的产物,极大地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和观念,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而同时期的西方国家,正处于剧烈的激变期,在思想启蒙运动的引导下,先后挣脱了封建制度的束缚,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之路。

文字狱兴起于何时,文字狱起源于什么时期(7)

中国在近代开始落后

清朝的文字狱,尤其是乾隆时期的文字狱,成为中国在近代一步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重要因素。

点击关注(文史不假),我们一起学历史!

上一页12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