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图可以看出,当时的制瓷设备比较粗陋,但瓷工技术熟练,修底追求效率而不讲究细致。虽然在别朝瓷器的底部,可见切削痕迹的也有,但如元瓷这样明显几乎是绝无仅有。有的底部修削痕迹呈现出十分美丽的图案,见下图。从图可以看到,螺旋花纹的初始部分粘结着后续部分切削时溅附上的瓷土,而下图可以看到修削时器底表面出现的破碎斑痕,即所谓失泥现象。
下图显示元瓷底部的干裂现象。人们常常可以在元瓷底部发现有一些细长裂口。
出现这种裂口的原因可归结于修胎时瓷胎尚未足够干燥。对尚未足够干燥的瓷胎修底后,胎泥还会继续干燥并收缩,导致底面开裂。按照力学原理,圆形底部,由于收缩力是中心对称的,这种开裂必然是以底心为中心,呈现放射状花纹。对方形底部,板状材料的薄弱处在45度方向,裂纹也会按这个方向发展。附图1225A是两个瓷瓶底部干裂裂纹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b是圆形底部,它出现放射状干裂花纹; a是一个扁瓶底部的裂纹。由于该底部是两端截断的长圆形,所以,裂纹不会刚好在45度,而是在45度或多或少的方向上。在左面的底部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