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窑青瓷的底足图片,越窑青瓷底足真品图片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1-08 13:54:12

部放大图上,可明显看到底部表面的失泥现象。这里的失泥是指大小不一的片状瓷泥从底面脱落,出现不规则的浅坑斑。这种失泥是在瓷工切削底部时产生的。原因有三。一是瓷泥捣练不够成熟,一是瓷胎干度不够,一是修削刀不够锋利。

越窑青瓷的底足图片,越窑青瓷底足真品图片(9)

前二者会降低瓷泥粘结力,在切削底部时,由于切削力的挤压和撕裂作用,容易导致结合不好的表层瓷泥脱落。后者加剧了撕裂作用。元瓷底部常常粘附有杂物,而且粘附得十分牢固,难以擦洗干净。附图1227A是几个粘附比较明显的例子。

越窑青瓷的底足图片,越窑青瓷底足真品图片(10)

其中,a、c主要粘附炉灰,它们刚好是元瓷是在柴窑中烧制的佐证。b是炉灰与底部釉斑粘附在一起的情况。d是炉灰与底部的护胎汁粘附在一起。e是粘附了护胎汁里的沙粒。f的形成原因比较复杂。它是窑工给底部施护胎汁前未把修底时粘附在上面的泥屑掸扫干净,而护胎汁也很脏,马马虎虎一抹,结果弄得一塌糊涂。这些图表明,元瓷底部处理是很马虎潦草的。

有的元瓷底部附有泥沙或矿物质,它们是长时间浸泡在泥水中,在水逐渐干枯时,水中所含物质在底部慢慢沉积的结果。附图1228是它们的放大图。

越窑青瓷的底足图片,越窑青瓷底足真品图片(11)

可以看出,它们不是人为形成的。水慢慢干枯时,水中所含矿物质在器物上的沉积称为起苍。附图a里的旋涡状印痕是瓷器底部的削底痕。

越窑青瓷的底足图片,越窑青瓷底足真品图片(12)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