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家里的日常场景,每个人都忙着手上的活儿
最热闹的当数幼儿园的戏剧节,我承包服装,爸爸负责道具,然后和好几位爸爸妈妈一起为戏剧做幕后保障。在周末时,我们就约在一起,大人们忙着做,孩子们也跟着帮忙,一副“南泥湾大生产”的景象。
幼儿园戏剧节上的服装和道具,均出自我们家长们的手
当手工在生活中成为一部分时,我们看到一块布、一张纸、一根木头就会想着用它可以做点什么,家里缺少一些物品时首先想到的是可以用什么来做,而不再是简单的买买买。
比如我有很多缝纫工具,为了收纳,爸爸就给我做了一个收纳架;女儿们积攒了很多画或是小手工,需要展示,我和爸爸就把芦苇拉回家,用杆儿做了背景;家里的床品也不再购买了,而是我买布料来做,什么四件套八件套都不在话下;两个女儿也习惯了这种要靠自己双手的模式,她们会自己动手做美食,也会把废旧袜子做成小玩具,猫抓板坏了都敢自己新做一个。
一家人通过手工,不仅动手动脑,提升了动手能力,还锻炼了想办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同时,手作的东西在日常使用起来,也多了一层意义,也让我们更加珍惜,对生活的热情也无形中提升了不少。
大女儿的走秀时装和小女儿的汉服,都是我的手作
03 从小爱动手的女儿,
手工对她产生了啥影响
带孩子做手工,除了受到幼儿园的影响,我自己也是有意而为之,女儿很小的时候我看了很多教育理论书籍,知道手的发展对于一个人最重要,心灵手巧是有科学道理的,手的精细动作发育对于大脑发育有着积极的影响。所以日常生活中,我就有意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尽量让她自己多做,不管是吃饭还是穿衣扣扣子,都给她充分探索的空间。
在我家还有一个“大胆”的行为:像剪刀、针这样的“危险”物品,我们从女儿2岁时就提供给她了,可能在大多数家庭中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都会做的手工是画画、粘贴、橡皮泥之类的,但是在我家,女儿除了做这些,还会做裁剪、缝纫、木工、切菜、做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