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因材施教。这句话对,也不对。
对,是对在每个人的确有不同的潜力和才能,要用不同的方式引导。不对,是不对在等到我们能挖掘出每一个学生具有的才能,他们也基本过了能引导的年龄了。
因此“因材施教”这句话虽然对,但可行性却不高,实际中只有少数天才可以享有。可难道我们这些虽然有潜力但不至于天赋,有天赋但不很早熟的学生,就不配了吗?
也不是,激发学生们的潜力,是小学老师们一直致力于做的事情,虽然大部分学生不会开化太早,可如果在这个最单纯的时候,点燃一簇梦想的火苗,是否就会收获一颗希望的火种呢?
小学师生用饮料瓶做三级火箭,在笑声中“芜湖起飞”都说90后、00后的年轻老师不走寻常路子,但此前其实也没认为会有多不寻常,毕竟都是老师,谁没年轻过?70、80刚进学校的时候,谁还没走过个非主流啦?
但没想到这个不寻常指的不是有些不羁的衣着,也不是动物园一样的课堂气氛,而是这些老师们的教学手法,确切的说,不是教学手法,而是教育方式。
前一段时间,神舟的发射让全国的学生都受到了鼓舞,虽然没看过某某果冻的广告,但很多学生心中都或长或短的做了一阵航天梦,这个梦短暂的唤起了学生们的求知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