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滋味,出身低微却又自成一家,在漫长的演变中没有因为来自各方面的冲击和影响而淡化、消失,反而随着时光的流逝反倒越来越占据人们的视觉、味觉,直逼灵魂。
这就是“蜀河回民八大件”。
“蜀河回民八大件”全套共八凉八热、八荤八素、八人同桌。回民的八大件与众不同在于,它不单是两热菜数量上的组合,烹饪手法和食用上的规矩规矩和礼仪更为讲究。
首先从座位安排上就有大讲究。
大方桌分上席、下席和左右陪席,每面两位。上席两位为年长者或是贵宾,正对上席位下席,也为两位,左右陪席各两位,四面均依照左大右小的规矩坐定。开席后,每上一道菜,必须等上席的两位尊者先动第一筷,其他人才可以动筷。
每一位用餐者面前摆放的餐具也是有讲究的。小醋碟、小瓷碗、小瓷勺、小茶杯、筷子一样都不能少。
开席后,上菜的顺序也有讲究。
按照惯例,首先上桌的是八道凉菜,四荤四素,中间放置一个讲究的大盘子,盘子上放置一个精美的大陶瓷碗,陶瓷碗里盛着精心调制的汤汁,这汤汁酸辣爽口,上面浮着火红的辣椒油、翠绿的香菜,颜色煞是好看。这一碗汤汁的调制,也是极其讲究的,因为,它首先要经得起蜀河回民敏锐的味觉,调制这一碗汤汁,必须准确把握住这一座古镇上特有的回民的风味精髓才行。
四荤,均为卤制品,牛羊蹄子、牛羊肝儿、牛羊肚子、牛羊头、牛腱子肉等,都可以卤制。卤菜的秘诀在于神秘的汤料,汤里加进十几味香料卤制成的荤菜,回味悠长。
四素,以时令蔬菜搭配,或青、或黄、或绿、或白,颜色比较清爽。
凉菜的摆放是有规定的。依照荤素搭配,上青下白摆放。四荤四素交相呼应,开席便注重色调搭配,更是体现出了色香味俱全的特色。
凉菜之后为八道热菜,也是四荤四素菜品为四汤四菜,汤和菜间隔上。这上菜的顺序也是有规矩的,讲究鸡头鱼尾。意思是,第一道热菜必须是鸡,最好是整鸡,寓意有一个良好的开头。最后一道菜是汉江野生鱼,寓意年年有余。
中间几道菜分别是粉蒸羊肉(意喻为生活蒸蒸日上)。羊肉丸子汤,莲菜合子,红烧牛肉,爆炒酸辣羊肚,羊肉小炒,汉江野鱼等等。
妹妹乔迁新居的那一个主麻日(星期五),我看到的是一场家族盛宴,更是一场生动的厨艺与礼仪的完美展示。
蜀河回民八大件发展到今天,它已经不单单是一种菜品,它已经成为一种符号,一个蜀河饮食文化的符号,一个蜀河礼仪文化的符号,一个有着特殊情感的记忆的符号。
随着人们的脚步不断行走,无论古镇人走的多么遥远,无论古镇人多久没有相见,但是,在“蜀河回民八大件”这种特别的味道的指引下,无论是古镇上的回族人,或是汉族人,都会从这种味道中品出家的味道,品出亲情的味道,品出礼仪的味道。
这种味道熟悉而又顽固,就像是一个味觉定位系统,一头锁住了古镇,一头锁住了异乡,无论走到了哪里,无论大家在做什么,大家都会记住蜀河。
作者简介
袁明秀,笔名冷月无声。女,回族,小学教师。陕西省旬阳县人。《新锐散文》专栏作家,《东方散文》签约作家。现供职于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鼓楼小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