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明初- 进入高速转型期
首先由于我国西部经济政治稳定,葡萄品种得到大面积的种植,在这样大面积推广下,清末民初的时候,葡萄酒不在是王公贵族的饮品,在寻常的餐馆或者社交场合都可以看到葡萄酒的背影。1892年爱国华侨张弼士先生在山东烟台创办了张裕葡萄酒公司,这是我国近现代葡萄酒业20多年的漫长发展,创办的第一家近代葡萄酒厂,1912年,革命导师孙中山先生亲自到张裕公司参观考察,并且题字 题写了“品重醴泉”四字,给予了很高的褒奖。
随着近代的到来,啤酒的传入才翻开了中国人喝酒的新篇章。
- 啤酒的传入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
俄国人在哈尔滨八王子建立的乌卢布列夫斯基啤酒厂,此后五年时间里,俄国、德国、捷克分别在哈尔滨建立另外三家啤酒厂。1903年英国和德国商人在青岛开办英德酿酒有限公司,生产能力为2000吨,这就是现在青岛啤酒厂的前身。1904年在哈尔滨出现了中国人自己开办的啤酒厂东北三省啤酒厂
1914年哈尔滨又建起了五洲啤酒汽水厂;同年北京建立了双合盛啤酒厂;1935年广州出现了五羊啤酒厂(广州啤酒厂的前身)。1958年我国在天津、杭州、武汉、重庆、西安、兰州、昆明等大城市投资新建了一批规模在2000吨左右的啤酒厂,成为我国啤酒业发展的一批骨干企业。到1979年,全国啤酒厂总数达到90多家,啤酒产量达37.3万吨,比建国前增长了50多倍。然而,我们啤酒业真正的大发展发生在1979年后十年,我国的啤酒工业每年以30%以上的高速度持续增长。80年代,我国的啤酒厂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遍及神州大地。到1988年我国大陆啤酒厂家发展到813个,总产量达656.4万吨,仅次于美国、德国,名列第三,(到1993年跃居第二)。短短十年,我国啤酒厂家增长9倍,产量增长17.6倍,从而我国成了名副其实的啤酒大国。
引用一下查资料时,发现的一段很好的总结:
酒只有依附于人,才能发生化学反应,彰显出它的内在精神。一杯、两杯、三杯...随着酒的升腾,酒开始温暖我们的身体、融化与周围世界的边界;人与人的陌生慢慢融化消失,心与心的距离也慢慢突破界限,情感慢慢从无到有、由浅入深。从一开始注重礼仪;后来觉得喝酒是慷慨抒怀,像曹操、阮籍;到了唐朝,大家又觉得喝酒是个浪漫的事,跟吟诗挂钩;宋朝时喝酒更倾向于小品独酌;明清之后直到现在,喝酒才是个寻常事,想喝就喝,不需要舞文弄墨。
这一路发展过来,人们越来越看淡喝酒的外在形式,放下喝酒的附加含义,而把重点放在喝酒本身,注重喝酒时的内心感受,贴近自己的内心,获得暂时的慰藉和解脱。看淡外在,放下名利,只看重我们内心真实的感受,这样挺好
是中国丰富的文化,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内涵,才使得中国人如此爱喝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