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吉利海峡的南面是法国,最宽处约180公里(112哩),最狭处34公里。英吉利海峡东端有多佛海峡接北海。面积约75000平方公里(29,000平方米)。英吉利海峡既是通道也是障碍,成为早期详尽的水道测量中的重要地区,其海底是全世界探勘最频繁的海床。约4000万年前形成的英吉利海峡在科学上有显著特色,尤其是关于强大潮汐的影响。
英吉利海峡重要价值:英吉利海峡和多佛尔海峡是世界上海洋运输最繁忙的海峡,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全球航运量非常大,每年通过该海峡的船舶达20万艘之多,位居世界各海峡第一。历史上,由于它对西、北欧各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曾起过巨大的作用,人们把这两个海峡的水道称为"银色的航道"。英吉利海峡海洋潮能大约有8000万千瓦,约占世界海洋潮能(10~30亿千瓦)的3~8%,是世界海洋潮汐动力资源最丰富的地区。1966年,法国曾经在朗斯河口建成世界上最大的潮汐电站,总容量为24万千瓦,年发电量为5.44亿度。
欧洲隧道,是横贯英法之间多佛海峡的海底铁路隧道,又称海峡隧道。它西起英国的福克斯通,东到法国的加来,全长50公里,水下长度38公里,为世界最长的海底隧道。隧道开启后,伦敦至巴黎的陆上旅行时间缩短了一半,3小时即可到达。从伦敦飞到巴黎,航程一般需要3小时左。据英国铁路当局估算,每年通过隧道的旅客人数可达1800万人,货运可达800万吨。
欧洲隧道于1987年12月1日正式开工,造价150亿美元,原计划1993年通车,后延迟一年。修建资金主要来源于国际银行贷款和出售股票,由英法财团承建。欧洲隧道使用的客货列车,均由2台机车牵引,每台机车功率为7600马力,平均最高时速为140公里。
隧道的开通填补了欧洲铁路网中短缺的一环,大大方便了欧洲各大城市之间的来往。特别是英、法、比利时三国铁路部门联营的'欧洲之星'(Eurostar)列车车速达300km/h;平均旅行时间,在伦敦与巴黎之间为3个小时,在伦敦和布鲁塞尔之间为3小时10分。假如把从市区到机场的时间算在内,乘飞机还没有乘'欧洲之星'快。
四、西欧能源咽喉——直布罗陀海峡
直布罗陀海峡,是沟通地中海与大西洋的海峡,亦是欧洲与非洲的分界线之一。位于西班牙最南部和非洲西北部之间;最窄处在西班牙的马罗基(Marroqui)角和摩洛哥的西雷斯(Cires)角之间,宽仅13千米(8哩)。位于欧洲伊比利亚半岛南端和非洲西北端之间。全长约90千米,西宽东窄,西部最宽处43千米,东部最窄处仅14千米。平均水深375米。
直布罗陀海峡重要价值: 直布罗陀海峡是沟通大西洋和地中海的唯一通道,也是连接大西洋和地中海的狭窄水道,由于地中海地区为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洋流流向控制,因此,降水量小蒸发量大,再加上流入地中海的河流较少,地中海海水的盐度比大西洋高,密度大,但地中海海面低,因此,在直布罗陀海峡形成了密度流,在水面以下至400米海水向东流,400米以下海水向西流,这就形成了密度流。
二战时期,德国潜水艇曾经利用洋流躲避盟军设在直布罗陀海峡的雷达监测,多次进出地中海,让英法联军的海军遭受巨大损失。德国的潜水艇在潜出地中海时,关闭发动机,降到海面以下深水区,再顺着洋流流出地中海到大西洋,回来的时,又将潜水艇升到浅水区,关闭发动机,顺着表层洋流再流回到地中海,这样躲避了盟军的侦察。
目前轮船在经过直布罗陀海峡时,若向东进入地中海,就会顺水而船速加快;但若向西航行,就会因逆水而速度减慢。直布罗陀海峡除了沟通地中海和大西洋外,还是地中海的"生命源泉"。原来在地中海122米的深处,有一股较重、较冷和较咸的洋流,源源不断地向西流出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为地中海源源不断补充着海水。因此,直布罗陀海峡的存在使地中海避免成为一个萎缩的盐国。
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后,尤其是波斯湾的油田得到开发之后,其战略地位更加重要,成为西欧能源运输的"生命线",是大西洋与地中海以及印度洋、太平洋间海上交通重要航线。每天有千百艘船只通过海峡,每年可达十万艘,是国际航运中最繁忙的通道之一,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战略地位。
21世纪初,直布罗陀海峡已成为世界上最为繁忙的海上通道之一。从西、北欧各国到印度洋、太平洋沿岸国家的船只,一般均经由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苏伊士运河-曼德海峡这条航路。而从波斯湾运载石油的船只也通过直布罗陀海峡运往西欧和北欧各国。
五、天下咽喉——土耳其海峡
故又称黑海海峡。它包括博斯普鲁斯海峡、马尔马拉海和达达尼尔海峡三部分,全长345 km,整个海峡呈东北-西南走向,是亚、欧两洲的分界线。东北端为博斯普鲁斯海峡,西南端为达达尼尔海峡,两海峡之间是土耳其内海马尔马拉海。两岸主权均属于土耳其。
1973年,土耳其政府投资近20亿美元的资金,建成了横跨海峡的博斯普鲁斯公路大桥,桥长1560m,其跨度1074m,居当时世界的第四位、欧洲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