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岁那年,贝佐斯开始对太空有关的一切十分痴迷。“在电视上看到阿姆斯特朗踏上了月球,我深受感染,满脑子都是太空。”太空梦驱使着贝佐斯2000年成立了蓝色起源(Blue Origin),致力于推动太空旅行平民化。
与马斯克一样,贝佐斯对母亲感情很深,“母亲是我最大的幸运。感谢所有一切,妈妈。”
在2010年普林斯顿大学毕业典礼演讲中,贝佐斯提到,小时候,他暑假总是和外公外婆在德州牧场度过,“我帮忙修理风车,为牛接种疫苗,也做其它家务。每天下午,我们都会看肥皂剧。”
史蒂夫·乔布斯也不是一个计划中的孩子。他的母亲乔安妮·席贝尔(Joanne Schieble)来自威斯康星乡村的一个德裔天主教家庭。乔安妮的父亲很严厉,强烈反对她与一名叙利亚的穆斯林助教恋爱,并威胁要断绝关系。
1955年,乔安妮生下了乔布斯,并为他找到了一个领养家庭。乔布斯的养父是一名高中辍学生,从事二手车修理,养母是一名记账员。
“被遗弃”成为了乔布斯生命的一部分,也影响了他对自己的看法。他最亲密的朋友认为,“他强烈的掌控欲,就来源于他的性格以及刚出生就被抛弃这件事。”
乔布斯从来都是一个特立独行、不愿服从权威的捣蛋鬼,他的恶作剧远近闻名。一次,一名女老师差点被他吓得魂飞魄散,因为乔布斯在她的椅子下点燃了炸药。
父母却对乔布斯十分宽容,不仅没有惩罚他,还为他辩护。尽管遭到了学校的遣返和警告,父亲却质问老师,“这不是他的错,如果他对学校不感兴趣,要好好反思的是你。”
乔布斯童年住在硅谷附近,周边邻居很多都是工程师,研究太阳能光伏等很酷的东西。而当时芯片业的爆炸式发展也让乔布斯着迷。
父亲修车的工作使乔布斯很早就接触到电子设备,10岁的乔布斯就对电子产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常常把小型电子产品拆解开来,想要弄懂其原理。
叛逆的个性让乔布斯不喜结交朋友,常常在车库里鼓捣电脑,一待就是半天。高中的最后两年,乔布斯对电子世界极度痴迷,也因此加入了惠普探索者俱乐部每周一次的聚会。
这里对乔布斯而言就是天堂。在那里,他见到了惠普正在开发的第一台小型台式计算机,终身难忘。“它身形巨大,大概有40磅重,但它真的很美,我爱上了它。”
与电子产品密切关联的童年生活,让乔布斯最终走上了与众不同的道路。
【苦难是金】
任正非在《我的父亲母亲》里透露了极度贫苦的童年生活。
他的青少年时代被饥饿的阴影覆盖,深深烙上了三年自然灾害的印记。十四五岁的任正非是老大,一家九口人全靠当老师的父母的微薄薪资度日。三个人合盖一条被,直接睡在稻草上。
为了让每个孩子都生存下来,家里的口粮严格分配,谁也不能多吃一口。但即使家境如此贫寒,父母依然坚持让7个孩子都读书。
面临高考的任正非,也正处在青春期,有时饿得前胸贴后背,只得把米糠和菜混合在一起,艰难地咽下肚。虽然柜子不上锁,他也不舍得随便在瓦缸里抓一把粮食吃,只因心系弟妹的生命。“父母的无私对我影响很大,华为今天这么成功,也多少是因为我的不自私。”
妈妈心疼他,经常早上塞给他一个小玉米饼。任正非感动到落泪:“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玉米饼,却是从家人的嘴里抠出来的,他们的爱我无以报答。”19岁的任正非便在这样的艰苦环境中,以坚强的毅力考上了大学。
饥饿与苦难磨难了任正非的心性,也塑造他的思维、格局,毫无疑问也为他后来创办华为这家身经百战的公司打下了基础。
李嘉诚的童年在战争年代度过的。1939年6月日本入侵广东后,他和家人颠沛流离、穿越重重封锁线来到香港讨生活,寄居在舅父庄静庵家里。
父亲因肺病不愈而长辞人间,作为长子的李嘉诚只有11岁,便结束学业出来打工,挑起赡养慈母、抚育弟妹的重担。一家人的生活相当清贫,主食便是两顿稀粥,加上母亲去菜市场收集的菜叶子。
这是李嘉诚一生中的关键时刻。12岁,本应该是天真浪漫的时光,他却尝遍人间辛酸,一夜长大,变得非常努力,不怕辛苦,充满责任感。
李嘉诚先在舅父的中南钟表公司当泡茶扫地的小学徒。他每天总是最早到、最晚走,留心察言观色,见机行事。3年后,17岁的李嘉诚在一家五金制造厂以及塑胶带制造公司当推销员,随后被升为业务经理。22岁时李嘉诚成功创业,创建了长江塑胶厂。
“如果战争没有摧毁我的童年,如果父亲没有在我童年时去世,如果我有机会继续升学,我的一生将如何改写?我对医学知识如此热诚,我会不会成为一个医生?我对推理与新发现充满兴趣,我会不会成为一个科学家?”
“这一切永远没有答案,因为命运没有给我另类的选择,我成为了今日的我。”李嘉诚表示。
从这些企业家绝不雷同的人生故事中可以发现,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苦难就是最大的财富。独立、有担当而果敢的灵魂,正是传统教育模式不能培养出来的。
与其在内卷中让下一代负重前行,不如让他们带着好奇心去探索,去开辟另一片新天地,毕竟,探索精神才是这个时代最稀缺的资源。
——END——
欢迎关注【华商韬略】,识风云人物,读韬略传奇。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