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媛妈育儿日记原创,欢迎个人转发和分享
孩子进入青春期,不仅是他自己的迷茫期,更是父母的迷茫期。
孩子迷茫之处在于身体和心理的变化,对未来充满了无法把控的不确定感;而家长的迷茫之处在于孩子冷漠的眼神、鄙夷的神态、以及说几句话就开始不耐烦的表现。
这还不是最严重的,如果孩子甚至不愿意与父母多交流一句,紧闭房门和心扉,只是终日沉迷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才让人无从下手。
无论父母怎么软硬兼施、好言相劝也好,训斥打骂也罢,都没用,孩子仍然我行我素。
不要认为孩子是进入青春期才叛逆的,其实,亲子关系可能早就破裂了。
01关于亲子关系破裂的课题
在《由内而外的教养》一书中,作者描述了父母所犯的错误,在孩子成家后再次转嫁到孙辈身上的循环,并将亲子关系破裂的情况划分成了四种类型。
父母和孩子,都存在两种心理需求——联结和独处。
如果父母在孩子想要联结时及时给予回应,在孩子想要独处时适当放手,就是种最理想不过的亲子相处模式。
但大部分父母无法做到如此敏感的觉察,在孩子需要联结时,父母却想独处,孩子需要独处时,父母非要干预,就可能产生矛盾,导致情感联结中断。
没人能做到完美,因而亲子间难免会出现误会、争端和冲突,这就是破裂。轻微的破裂如果一直得不到修复,就会形成恶性的破裂。
▼破裂的类型:
1)动荡型中断
这是比较正常的现象,相当于电波一般动荡,由于父母和孩子无法共用思想,因而偶尔能联结上,偶尔却又破裂。
即便在亲子关系良好的家庭,动荡型中断也是存在的,父母和孩子之间做到相互理解、妥善沟通,通常不会存在什么大问题。
2)良性破裂
比如孩子放学后希望妈妈陪她一起玩会儿布娃娃,可妈妈想拥有自己的下班时间,用来刷会儿手机。
孩子的心理需求没有获得满足,又或者妈妈敷衍地陪孩子玩布娃娃,但期间时不时看看手机,还要对孩子报以怨言——耽误了自己的时间。
这种需求误解就会造成良性破裂,并不严重。
可能是父母忙于其他事情,无意间忽略了孩子,也可能是孩子表达意愿太模糊,导致父母出现理解偏差。
但总的来说,孩子能理解父母,尽管双方的需求信息沟通不协调,但也仅限于困惑阶段。
3)设限型破裂
这通常发生在孩子想要做某件事,而父母不允许的情况下,孩子本身的心理需求受到限制,便会发生破裂。
这种破裂还会带来孩子的不满、痛苦乃至是埋怨情绪,但如果孩子自知无理,顶多也就是觉得父母不理解自己,不至于上升到更高程度。
比如孩子晚上在被窝里玩手机,被父母发现后强烈制止等事例。
4)恶性破裂
如果父母和孩子之间爆发冲突,父母的情绪失控,开始对孩子大吼大叫,甚至说出伤人的话语,导致孩子心理上感受到孤立无援,也用狠话“回敬”父母时,恶性破裂便产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