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交往是人类社会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活动,社交观察类节目也层出不穷,例如《花儿与少年》《五十公里桃花坞》《向往的生活》《一起露营吧》等不断进入视野,旅行类社交观察真人秀似乎正在成为新风口,这也在一定层面上代表了人们对社交的重视和思考。
人际交往的质量不仅决定了朋友的多寡,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决定人生的成败,不管对于职场人士还是对于自主创业者,良好的人际交往是社会活动中的重要课题。
来自美国的知名传播学者约瑟夫·A.德维托的作品《有效交际》,会告诉你构建良好人际关系的黄金法则,这本书是全球140多所名校使用的人际关系经典教材,职场百万学习者的有效社交指南。第15版在原有内容的基础上做了相应调整,保持了内容的前卫新颖,能够反映该领域中的最新进展。
01人际交流的构成要素
(1)信源-信宿:
信源-信宿指的是人际交流中,每个人既是信息发出者,也是信息接收者。在人际交往中,既分享信息又能对他人作出回应的交流者约占20%,80%的交流者只顾诉说自己的事。另外还要考虑远程受众问题,例如朋友的朋友、未来的老板或媒体上的陌生人,他们也可能通过其它途径获得信息,并且随着社会发展,目标受众和远程受众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
(2)人际交流能力:
人际交流能力指的是知道如何根据交流情境、交流对象及其他因素调整交流方式。人际交流能力在职场、友情、爱情、家庭中具有重要作用。
(3)编码-解码与转码:
编码是发出信息的行为,解码是理解信息的行为,转码指根据情境不同而使用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转码有两个重要功能,确定自己归属于哪个群体以及更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4)信息与反馈信息:
信息是对接收者发出的刺激信号,实时交流称为同步交流,不实时交流称为异步交流。
反馈信息是指把接收到的信息反馈给说话人,便于他进行调整、修饰、加强、淡化或改换。
前馈信息是指发送主要信息前所提供的信息,如一本书的前言、目录等都属于前馈信息。
(5)信道:
信道是指信息传递的媒介和渠道,是连接发送者和接收者的桥梁。
(6) 干扰:
干扰指任何可能扭曲信息的东西,分为物理干扰、生理干扰和心理干扰、语义干扰。
物理干扰是指交流的外部阻碍,妨碍信号或信息进行物理传输;生理干扰是指信息发送者或接收者自身的障碍;心理干扰是说话者或听众的心理阻碍,如成见、偏见、情绪等;语义干扰是指说者与听者具有不同的语义系统时所发生的障碍。
(7)情境:
情境分为物理层面、时间层面、社会心理层面、文化层面的情境。
物理层面的情境指交流发生的有形或具体的环境。
时间层面的情境是指某个时间、某个时刻、某个特定信息在一系列交流事件中发生的位置。
社会心理层面的情境包括参与者的社会地位关系、扮演的角色、团体规范等。
文化层面的情境包括文化信仰和人们的交流习惯。
(8)效应:
效应指人际沟通的结果或影响,包括认知效应、情感效应、行为效应。
(9)伦理:
因为人际交流会对他人产生效应,因此牵涉伦理问题,要辨别在伦理上的道德问题。
人际交往的每个构成要素,都影响着人际交流的效果,因此了解人际交往,首先要对其构成要素进行分析,尽量把握正确的要素,排除不良干扰,确保交流达到较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