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文化申遗今天成功了吗,良渚遗址成功申遗意味着哪些事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1-14 04:39:51

阿塞拜疆世界遗产大会现场

昨天,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获批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填补了我国滨海湿地类型遗产空白。

至此,我国世界遗产总数达55处,位居世界第一。

“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

良渚古城遗址它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由4个遗产区构成,包括瑶山遗址(面积66.56公顷)、谷口高坝区(面积136.41公顷)、平原低坝山前长堤区(面积349.24公顷)和古城区遗址(面积881.45公顷)。遗产区总面积1433.66公顷,被誉为“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

良渚文化申遗今天成功了吗,良渚遗址成功申遗意味着哪些事(5)

良渚古城遗址历经80余年4代人艰辛发掘:1936年的初冬,施昕更开启了这片土地上考古探索的先河;1959年良渚文化命名;1986年发现反山贵族墓地;1987年发现瑶山墓地和祭坛;2007年良渚古城的发现;2015年良渚水利系统的确认……尘封五千年的良渚文化如今揭开神秘面纱。

良渚文化申遗今天成功了吗,良渚遗址成功申遗意味着哪些事(6)

良渚古城遗址(公元前3300-2300年)是中国长江下游环太湖地区一个区域性早期国家的权力与信仰中心所在,它以规模宏大的城址、功能复杂的外围水利系统、分等级墓地(含祭坛)等一系列相关遗址,以及具有信仰与制度象征的系列玉器等出土物,揭示了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在长江下游环太湖地区曾经存在过一个以稻作农业为经济支撑的、出现明显社会分化和具有统一信仰的区域性早期国家,展现出长江流域对中华文明起源阶段“多元一体”特征所作出的杰出贡献。

民国青年25岁推开文明大门

发现良渚文化背后,有一位青年不得不提。所有文献资料会告诉你,发现良渚遗址第一人生于民国,那个叫施昕更的人1936年在其家乡浙江杭县良渚镇(今属余杭市)附近,发现许多地点出土黑陶和石器,因而进行发掘。

这个载入考古史册之人,原来并非考古科班选手出身,25岁偶然成为发现良渚遗址第一人,随即投身田野考古、撰写报告,28岁离开人间。

1912年,施昕更出生在杭县良渚镇,他在此地长大,读小学。1924年秋至1927年夏,在杭州直大方伯巷杭州第一中学初中部读初中。1930年,施昕更进入西湖博物馆从事地质矿产工作。

触发机缘的原始事件,是当时博物馆正对杭州一个叫古荡的遗址进行发掘,1936年5月,古荡发现新石器时代末期遗址消息传出,施昕更立马给予极大关注。

良渚文化申遗今天成功了吗,良渚遗址成功申遗意味着哪些事(7)

心思细腻、反应机敏的他,发现有几件器物看上去很熟悉,尤其是一种长方形有孔的石斧,他在杭县北乡良渚一带见过。灵光一现,施昕更感觉得到了一种“暗示”:古荡和杭县北乡的良渚,会不会之间有一种互相的联系呢?

“行动派”施昕更说走就走,随即跑回故乡良渚,一口气进行了三次调查。他终日在田野阡陌之间奔走,不以为苦。

好运气,在11月3日那一天,蓦然砸到施昕更头上——机会属于有准备的人,运气只配得上真正有才华的大脑。施昕更于良渚镇附近棋盘坟的干涸池底,发现了一两片“黑色有光的陶片”,带回了杭州。

得到馆里的同意和支持,“超高效率行动派”施昕更,马不停蹄主持起了对良渚遗址进行正式的田野考古发掘。根据记载,从1936年12月至1937年3月,考古发掘共进行三次,获得了大量的石器、陶片、陶器等实物资料,从科学发掘的角度确认了良渚一带存在着远古文化遗存。

良渚文化申遗今天成功了吗,良渚遗址成功申遗意味着哪些事(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