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较于汽车厂商,电池制造商阵营则拥有较为多元的电池回收渠道,可依靠电动汽车经销商/电池租赁公司等构建的渠道进行电池回收,同时得益于电池制造商能更有效率的控制废旧电池流向,则进一步促进电池资源形成闭路循环。
其中宁德时代在2015年就开始布局,当时就收购了邦普循环打造商业闭环,随后2021年12月初斥资320亿元投建一体化新能源产业项目,重点发力动力电池回收产业。
而在今年3月,同样是电池大佬的国轩高科也宣布出资设立全资子公司,主要负责锂电池回收再利用,目前已在合肥庐江布局锂电池回收产线,并在合肥布局了动力电池上游原材料及电池回收在内的生产基地。
第三方回收阵营主要是指专业资源回收公司,依靠“电池回收 后续利用”的一体化回收渠道,并拥有较高效的处理技术,不过其上下游仍然需要与车企、电池厂商达成合作,从而确保稳定的电池供应源。
其中格林美已成为动力电池回收领域的龙头企业,通过采用超精准定向提取技术与内源铝氟吸附纯化技术解决了传统工艺中锂回收收率低的难题,锂回收率超过90%,实现了金属资源的高效回收,也因此先后与亿纬锂能、孚能科技、丰田、蔚来、小鹏等500家上下游企业签署了“定向循环利用”战略合作协议,即车企/电池厂商将废电池及电池废料交给格林美,格林美进行绿色提取和处理后,生产出三元前驱体或正极材料作为原料再交给电池厂。
除了上述三个模式外,锂矿企业阵营近些年也积极投入回收领域,其中赣锋锂业就与广汽埃安在今年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从动力电池最上游材料端展开合作,持续探讨在锂资源开发、中游锂盐深加工及废旧电池综合回收利用各层面的深入合作;而华友钴业则与大众汽车、宝马、福特以及特斯拉接连签订相关合作协议,共同在电池三元材料领域进行深度“绑定”。
写在最后千亿级的“大蛋糕”,你说谁不想吃。
从遭人唾弃的“垃圾”变成了炙手可热的“香饽饽”,电池回收领域的指数级增长我们就可以看到,尽管这门生意尽管难度不小,但突破后的回报率显然诱惑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