鳝段和神仙蛋,在微火炖煮焖烧小半个时辰,汤汁略宽厚,乃成。真的好,色泽金黄油润,先吃到的是鳝段油炸过后的“芝麻花”细泡的那种微微的酥香,再是细泡吸足了鳝鱼的鲜和汤的美的软糯,然后再是鳝鱼本身的鲜嫩,酥烂入味,浓郁鲜香,散发着遥远的民国的诱惑。再咬一口那浸满了鳝鱼和高汤汁的神仙蛋,里面浓浓的肉馅香便又弥漫了味蕾,突然想起了学者吴白陶先生品尝“炖生敲”后的诗句:“若论香酥醇厚味,金陵独擅炖生敲”,真的是好。
“炝虎尾”就更鲜美了,用材很是讲究,要用粗若拇指的鳝鱼脊,从尾巴尖往前数三寸的这一段最嫩,最合适,精挑细选出十余条,滚水汆烫,码齐在盘中,一条条鳝尾脊,黑亮微黄,透着油光,微翘微卷,远远看去就像一条黄黑花斑老虎的尾巴,这道菜也因此而得了“炝虎尾”这个名。撒上白胡椒粉、蒜末,浇些许酱油,趁热,泼上一勺滚沸的油,滋啦声中,热气腾起,氤氲中一条虎尾巴就像活了一般,趁热用筷子搅拌均匀,入口,是脆和嫩,鲜和美的双重口感在口腔中激荡,蒜香,胡椒香交相呼应,好吃。
麻辣炝虎尾,是老虎拍摄美食纪录片《搜鲜记》时在上海的梅龙镇酒家吃的,这是一道淮扬菜和川菜的结合菜——“海派川菜”的代表,炝虎尾本是淮扬风味,但梅龙镇酒家改用川菜的麻辣口味炮烹,黑背鳝鱼,切条,沸水汆烫,摆盘形似老虎尾巴造型,浇一个麻辣的调味汁,青红椒丝葱丝撒其上,沸油浇泼,麻辣的味道更衬托出了鳝鱼的嫩滑美味。“川扬合流”,有些意思。
在上海,老虎还吃过一道大烧马鞍桥,因为这道菜烧出来后,鳝鱼拱弯隆起,像一个马鞍的形状,因此得了一个“马鞍桥”的名。而所谓“大烧”,就是用大肉烧“五花肉”的做法和鳝鱼一起烧的。所以大烧马鞍桥在上海有个家常的做法,叫做蒜子鳝筒红烧肉,这道菜用的鳝鱼一定要够粗壮肥腴,所以要用一斤两三条的老鳝鱼,宰*去骨后,切成两寸半长的段,最好的是只用鳝鱼粗肥圆润的中段一处,焯水去黏膜,在热油汆滑定型,起红锅,下五花肉块,煸出香味,让肥的肉略略出油,似乎成了半透明的白润色,下大把的大蒜瓣,爆香,再用极微的小火,下冰糖来炒,待糖融化稀薄,成了绯红的一片微微冒泡的糖液,让五花肉块裹上了一层浓氲的红,再用一只砂锅,把五花肉放进去,添足了水,加老抽酱油、料酒、冰糖和胡椒,用小火慢慢地咕嘟咕嘟的煨炖着,当汤汁煨到还剩一半时,然后再放入鳝鱼段,继续小火烧焖到汤汁粘稠,蒜子绵软肉块粉糯鳝鱼酥耙时,一道蒜子鳝筒红烧肉,就好了。
真的是香呀,肥圆的鳝筒吸足了丰腴的五花肉油脂的脂香,顿时风情万种起来,味浓咸香,偏偏又有一丝小甜口回味在后,鲜润肥糯,香溢满口,那滋味,能下三碗白米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