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铃如何调更响,电铃怎么连接才能响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1-18 01:06:30

《教室里的正面管教》有一个例子,能够很好地让大家理解“关注于逻辑后果”和“关注于解决问题”的差异,以及为什么要关注于解决问题而非关注于逻辑后果。原文摘录如下:

“在一个班的一次班会上,老师让同学们做头脑风暴,对两名因为没听见课间上课铃声而以致的同学讨论逻辑后果。下面是学生们列出来的后果清单:

1、让他俩把自己的名字写在黑板上。

2、让他俩放学后留下,他们上课以致了几分钟就留几分钟。

3、扣除他俩明天的课间休息时间,他们迟到了几分钟就扣几分钟。

4、取消他俩明天的课间休息。

5、向他们吼叫。

然后,老师要求大家忘掉逻辑后果,为有助于迟到的同学准时回到教室的解决方案做一次头脑风暴。下面是他们列出来的解决方案清单:

1、大家可以一起大喊:“打铃啦!”

2、迟到的同学可以在靠近电铃的地方玩。

3、迟到的同学可以注意别人什么时候回教室。

4、把电铃调得更响一些。

5、迟到的学生可以选一个好朋友,提醒他们该回教室了。

6、打铃的时候,大家可以拍拍那两个迟到同学的肩膀。

两个清单之间的差别是非常大的。前一个不论看上去还是听上去都更像是惩罚。它关注的是过去,以及让两个孩子为自己的错误付出代价。第二个清单则不论看上去还是听上去都更像是解决问题的方案,它关注的是帮助这两个学生在将来做得更好。其焦点在于把错误当成学习的机会。换句话说就是,第一个清单是用来伤人的,第二个是用来帮人的。”

当大家头脑风暴时,会有很多建议是惩罚性的。这时候,可以打断进程,建议专注解决方案。或者,风暴完成后,一起审视清单,去掉那些不符合不符合解决问题的3R1H(相关Relatde、尊重Respectful、合理Reasonable、有帮助Helpful)的建议。

看过这个例子,相信大家都会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作为家长反思一下自己日常在对待孩子的不当行为时,采取的是什么方法,相信更多的是关注于逻辑后果而非解决问题。比如,孩子没有按照约定时间回家,家长往往是训斥一番“为什么又这么晚回家,跟你说过多少次了,你是怎么回事,下次再晚回家就怎么怎么样”,极少有家长会没有任何指责、心平气和地与孩子讨论,采取什么措施能保证下次按时回家呢。

传统的管教方式关注的是教给孩子不要做什么,做了就要承担诸如受罚之类的后果;正面管教关注的是教给孩子要做什么,并且与孩子共同讨论,怎样避免不当行为的发生,孩子是整个过程的积极参与者,而不是被动(也往往是抗拒的)接受者。受到尊重的对待并且能够尊重的对待其他人,给予孩子良好的感觉,孩子会非常乐意接受,主动做出更好的行为选择。这需要家长和老师思路把思路转向关注于解决问题,而非制定惩罚措施,作为孩子发生不当行为时要承担的后果。看明白了上面那个例子,这个思路的转变其实很简单。

在不当行为发生时,无论大人还是孩子往往处于情绪冲动期,很容易受“原始脑”支配,不利于平心静气关注于解决问题,此时,积极的“暂停”可以帮助我们冷静下来,等到能够重新连通理性大脑时,才有助于问题的解决。这一点对大人孩子同样适用,甚至很多时候,相对于孩子,大人更加需要“暂停”,因为发火暴怒的往往是大人。

等到大人孩子都冷静下来,能够专注于解决问题时,通过启发式问题来帮助孩子探讨他们的选择造成的后果,是最佳的方式。通过提问逐渐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帮助孩子看清自己,找到问题产生的根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作者提到恰当使用启发式问题的指导原则之一是“不要预设答案”,这个原则让我想起我们与孩子的交流,想了解什么事情时,常常会说:“你是不是想……做”“你是不是想成为……”“你是不是想要……的结果”,这种自以为是的态度无疑会引发孩子反感,又可能无意中给了孩子误导,必须引以为戒。

1、把思路转向关注于解决问题,需要态度和技巧上的一些小调整。调整虽小,却能带来巨大的变化。传统的管教方式关注的是教给孩子不要做什么,或者因为别人是“那么说的”而去做什么。正面管教关注的是教给孩子要做什么,孩子们是整个过程的积极参与者,而不是被动的(也往往是抗拒的)接受者。孩子们会开始做出更好的行为选择,因为这对他们有明确的意义,因为受到尊重的对待并且尊重地对待其他人的感觉确实很好。

2、关注于解决问题的主旨是:问题是什么以及其解决办法是什么?当大人肯花时间训练孩子,并且放手给孩子充分的机会施展他们解决问题的技能时,孩子们就会成为出色的解决问题能手,并且能想出许多很有创意、有助于解决问题的方案来。

3、关注于解决问题的3R1H:(1)相关(Related),(2)尊重(Respectful),(3)合理(Reasonable),(4)有帮助(Helpful)。

4、帮助孩子们探讨他们的选择会带来什么后果,与把后果强加给孩子有极大的不同。探讨要求孩子参与进来,自己思考,自己把事情想清楚,并且确定对他们重要的是什么以及他们想要什么。其最终结果是专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而不是后果。把后果强加给孩子,往往会导致孩子的反叛和戒备心理,而不是探求式的思考。要帮助孩子探讨问题,关键是要停止告诉孩子们答案,并且开始问启发式问题。

5、典型的启发式问题:你当时想要完成什么?你对发生的事情有什么感觉?你认为是什么原因导致了那件事情的发生?你从这件事中学到了什么?你怎样才能把这次学到的东西用于将来?你现在对解决这一问题有什么想法?

不要问“为什么”的问题,因为,“为什么”听起来像是在指责,并且会招致孩子的戒备。下面的指导原则会帮助你恰当地使用启发式问题:

(1)不要预设答案。如果你对孩子应该如何回答这些问题预设了答案,你就无法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这正是这些问题被称为“启发”式问题的原因。

(2)如果你和孩子中有任何一个人心绪烦躁,则不能提问。要等到你们两个都平静下来。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