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见餐桌上吃牛鞭,梦见喝喜酒吃了一根牛鞭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1-18 11:00:17

2008年9月29日,埃隆·马斯克在公司观看“猎鹰一号”火箭发射升空

马斯克的另一大特点就是说干就干,绝不含糊。他立刻跑到俄罗斯,打算买一个廉价火箭回来,结果发现那边的火箭一点也不比美国的便宜,性能也不见得比美国的好。一气之下他决定自己造,便注册成立了一家名为SpaceX的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并租下了比尔的那个现成的火箭发射场,这么做可以为他节省一大笔开支。

当时全世界类似SpaceX这样的公司还有好几家,但NASA从来不把它们放在眼里,因为NASA相信自己的历史已经足以证明太空是一个非常残酷的地方,火箭绝对不是一般人能玩得起的。但是,马斯克可不是一般人。首先,他是个受过正规高等教育的年轻人,同时具备年轻人的冲劲儿和成年人的严谨;其次,他口袋里有足够多的钞票,起码在公司起步阶段不太需要担心钱的问题;第三,他在硅谷摸爬滚打过好几年,把IT新贵们的很多品质学了过来。这3个特征加在一起,使得SpaceX迅速脱颖而出,逼得NASA官僚们不得不刮目相看。

比如,马斯克从一开始就选择了一条非常激进的发展道路。他花大价钱挖来一批高手,放手让他们自由发挥,结果这帮人只花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就造出了第一枚火箭“猎鹰1号”。然后马斯克又趁着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庆祝莱特兄弟首次动力飞行100周年的时候,把这个足有7层楼高、但尚未进行过点火试验的“猎鹰1号”火箭装在一辆定制的拖车上运到美国首都华盛顿,在警车的护送下穿过市中心著名的独立大道,一路上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

在互联网的推波助澜下,马斯克这套硅谷式的做法震惊了全世界,也让大西洋对岸的另一位狂人激动不已。此人名叫理查德·布兰森(Richard Branson),说起来要算是马斯克这类狂人型商业大亨的鼻祖。他1950年出生于伦敦,从小不爱读书,高中没毕业就辍学经商,依靠自己的公关才能在多家公司工作过。之后他涉足唱片业,签下了一支没人要的“烂”乐队,把他们包装成叛逆偶像,这就是摇滚史上第一支朋克乐队“性手枪”。从这件事上就可以看出布兰森的行事风格,那就是特立独行,追求极致。只要他认为是酷的事情,无论要冒多大的风险他也要试一试。

事实证明,布兰森的那套做法还真管用,他的维珍唱片公司签下了很多有才华的歌手,迅速发展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独立音乐厂牌。但此时的布兰森显示出了头脑冷静的一面,他在流行音乐的鼎盛时期将维珍唱片卖掉,成立了维珍集团,其业务涉及航空、酒店、体育、博彩和传媒等多种行业,并通过一系列夸张的行为艺术把自己包装成了维珍集团的形象代言人。

布兰森选择投资的项目是有标准的,必须符合两个条件:第一一定要酷,第二必须能赚钱。要说酷,没有比太空项目更符合标准的了,所以他很早就注册了“维珍银河”(Virgin Galactic)公司,准备发展太空旅游项目。他本人是个酷爱冒险的人,曾经尝试过乘坐热气球横跨大西洋,因此他有足够的理由相信这个世界上肯定会有很多富人愿意为进入太空而付钱,他需要做的就是制造出可靠的运输工具。

几乎与此同时,“太空船一号”基本完工,马上就要试飞了。布兰森立刻飞到美国,见到了工程师鲁坦和他背后的赞助人艾伦,三人聊得很投机。不久之后,“太空船一号”试飞成功,拿到了安萨里X大奖。布兰森立即再次拜访了艾伦,从他手里买下了“太空船一号”。他打算在此基础上设计出一款大一号的“太空船二号”,一次能把多名乘客送上太空,依靠它开辟人类历史上第一条商业太空航线,这事想想就很酷啊!

不过,只要再冷静地琢磨一下,就会知道这个想法很不靠谱。首先,“太空船一号”采用的是一种较为落后的技术,美国空军研发的X-15型飞机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已能完成同样的飞行了;其次,因为技术落后,这种飞行的安全系数较低,拿奖的那两次飞行都差点出事,第一次是导航系统失灵,飞行员几乎全程盲飞,第二次是飞机在空中不受控制地旋转,好不容易才在降落前稳定住了。如果不做出大的改进,想要依靠这种技术完成商业太空飞行几乎是不可能的。

梦见餐桌上吃牛鞭,梦见喝喜酒吃了一根牛鞭(9)

2017年4月5日,杰夫·贝佐斯,亚马逊旗下的蓝色起源公司“新谢帕德号”观光飞船开放媒体参观

但是,以布兰森的性格和行事方式,这些困难都无法阻挡他提前开始造势。他先是对媒体说维珍银河最早将在2007年完成首次试飞,并且在开始营业的头5年里把3000名乘客送上太空。然后他宣布接受座位预订,订金是每人20万美元。富人们纷纷响应,包括布拉德·皮特和安吉丽娜·朱莉在内的一大批影视明星都成了维珍银河的客户,据说光是订金总额就高达1300万美元。

钱虽然没少收,可布兰森的承诺却一拖再拖,迟迟未能兑现。第一架“太空船二号”直到2009年底才第一次在公众面前亮相,首次试飞又拖了好几年才完成。2014年10月,这架飞机在第4次试飞时发生爆炸,酿成了一死一伤的惨剧。这次事故让布兰森的航天计划再次无限期推迟,直到2018年12月13日才终于首次飞到了82公里的高度,勉强算是摸到了太空的边儿。事后,一位曾经4次进入过太空的澳大利亚宇航员评论说,“太空船二号”本质上就是一架飞得很高的飞机而已,根本进不了真正的太空。这种技术既过时又危险,而且只能在空中停留很短的时间,作为旅游项目来说太不划算了。

马斯克很早就看出了这一点,他从一开始就认定传统的运载火箭才是进入太空的最佳方式,所以他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了“猎鹰1号”上。可惜“猎鹰1号”的前3次试飞均告失败,这让马斯克有点不爽。不过,这并不令人惊讶,因为火箭发射的技术含量太高了,就连NASA也曾经吃尽了苦头。太空竞赛的早期,也就是1957至1962年期间,美苏两国的火箭发射失败率分别为32%和30%,SpaceX并没有差到哪里去。

虽然马斯克并没有气馁,但不同之处在于,NASA有的是钱,但他口袋里的钱却快要烧光了。所幸2008年9月28日进行的第4次试飞获得了成功,“猎鹰1号”成功进入地球轨道,成为第一家实现这一壮举的私人航天企业。

发射成功后,不仅是马斯克和他手下的500多名员工兴高采烈,就连NASA的官员们也长出了一口气。3个月后,NASA把一份价值16亿美元的合同放在了马斯克的桌子上,要求SpaceX公司使用其研制的“龙飞船”把NASA的货物运往国际空间站。拿到这份合同后,马斯克立刻把自己的电脑登陆密码改成了ilovenasa(我爱NASA)。这个转变来得太突然了,要知道,几年前马斯克刚刚把NASA告上法庭,要求NASA开放火箭发射市场,允许私人企业自由地参与竞争。其实NASA以前就和私企有过密切合作,但那都是一些像波音和洛克希德·马丁这样的业内巨头,普通小公司是没有机会的。马斯克的一纸诉状把这件事曝光于天下,引发了公众的讨论。在各方的压力下,法院最终判NASA败诉,马斯克不但为自己赢得了生存的机会,也为其他那些有着同样梦想的私人企业家们打开了一扇通往太空的大门。

值得一提的是,这不是马斯克拿到的第一笔钱。早在2004年,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就为SpaceX提供了第一笔资金,帮助他研发猎鹰火箭。相比于“穷酸”的NASA,五角大楼才是真正有钱的政府机构,DARPA一直希望能有一家美国公司具备快速发射火箭的能力,同时每次发射成本又能控制在500万美元以下,马斯克看起来是个很有前途的培养对象。虽然那笔钱只有几百万美元,但之前SpaceX一直都是靠马斯克自己掏腰包来维持的,这是第一笔来自外部的资金,对于马斯克来说意义重大。

虽然从美国政府那儿拿到了钱,但马斯克显然并不满足。他不想像波音那样为政府打工,而是想自己去挣钱。要想做到这一点,唯一的办法就是发展太空旅游。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马斯克迅速放弃了“猎鹰1号”,把全部精力投入到“猎鹰9号”火箭的研发上。这里的数字9代表9个发动机,也就是说,这是一款推力强劲的火箭,足以把2.2万公斤的货物送至近地轨道。

“猎鹰9号”项目进行得很顺利,2010年9月便发射成功了。但是,马斯克深知,这个假想中的太空旅游项目要想招募到足够多的乘客,还需要一项关键技术。

龟兔赛跑

2015年11月24日上午,多家美国媒体的科技记者同时收到一封电子邮件,发件人是一家名为“蓝色起源”(Blue Origin)的私人火箭公司,邮件内容是一份标准的媒体通告,宣布这家公司昨天刚刚把一枚“新谢泼德号”(New Shepard)火箭发射到了卡曼线以上,然后又让它垂直地降落到地面,降落点距离靶心只差1.5米。

梦见餐桌上吃牛鞭,梦见喝喜酒吃了一根牛鞭(10)

2018年4月29日,蓝色起源发射第三枚“新谢帕德号”火箭

几乎与此同时,一个注册于2008年,但却从来没有发过任何一条信息的推特账号悄悄发出了第一条推特:“最稀有的野兽——一枚二手火箭,控制火箭着陆可不容易,但成功以后再看就觉得容易多了。”

虽然这个账号几近空白,但仍然有不少商界人士关注它,因为它的主人是著名的网上书店亚马逊(Amazon.com)的老板杰夫·贝佐斯(Jeff Bezos)。关注者们看到这条推特后大吃一惊,不明白为什么一个卖书的人会去关心火箭的事情,只有达文波特等少数几名科技记者知道这位互联网时代的大富豪同时还拥有一家太空公司,“新谢泼德号”就是这家公司的最新成果。

当达文波特看到这条推特后,立刻意识到这背后暗藏玄机,因为推特一直是马斯克的主阵地,他非常喜欢利用这个平台向外界发布消息,其中很大一部分内容都是关于SpaceX公司的。贝佐斯选择在这块阵地上向世人发布第一条关于“蓝色起源”的新消息,显然是在向马斯克示威。

果然,马斯克被这条推特激怒了,立刻发了一条推特反击,还专门@了贝佐斯:“这并不稀有,SpaceX的‘蚱蜢’火箭早在3年前就进行过6次亚轨道飞行了,而且现在仍可使用。杰夫也许还不知道,SpaceX早在2013年就开始了火箭垂直起飞和着陆(VTOL)的试验了。”

马斯克的这条推特内涵极为丰富。首先,他指出自己早就完成了亚轨道飞行,贝佐斯只不过才刚刚到达那里而已,如今他的“猎鹰9号”已经飞到了距离地球几百公里远的近地轨道,这远比距离地面不到100公里的亚轨道要难得多。

“分清太空和轨道这两个概念的差别是非常重要的。”马斯克在推特上补充道:“到达太空只需要3马赫的速度,而到达地球同步轨道则需要30马赫的速度。能量和速度是平方关系,所以如果前者所需能量是9个单位的话,那么后者所需能量是900个单位。”

其次,马斯克指出他早在2013年就尝试过回收火箭了,他才是第一个做到这一点的人。但他没有告诉公众的是,那几次试验的火箭只飞到过1000米的高度,贝佐斯的“新谢泼德号”却是真正飞到了太空然后再回收的,难度要大得多。

不过,马斯克隐瞒真相的动机可以理解,因为他在设计“猎鹰9号”火箭时一直把可回收作为目标,当时已经快要成功了。事实上,就在贝佐斯完成首次火箭垂直回收一个月之后,马斯克的“猎鹰9号”也实现了这一壮举。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贝佐斯相当于实施了一次偷袭。因为他的一贯低调,这次偷袭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蓝色起源”公司一举成名,而且大有后来居上之势。

那么,这次偷袭是如何成功的呢?这就要从贝佐斯的身世开始说起。他1964年出生于美国的新墨西哥州,外祖父是美国原子能委员会的一名官员。贝佐斯小时候经常去得克萨斯州找姥爷玩,并在这一过程中迷上了科幻小说,继而迷上了阿波罗计划和太空旅行。和他同年龄的男孩子们大都把阿姆斯特朗视为偶像,但贝佐斯却更喜欢“土星5号”运载火箭的首席设计师沃纳·冯·布劳恩(Wernher von Braun),于是他选择去普林斯顿大学读电子工程专业,打算毕业后当一名工程师。

正是在大学期间,贝佐斯加入了SEDS,并担任了该组织普林斯顿分部的负责人。这个民间团体的主要任务是向公众宣传太空探索的必要性,多数成员都把太空视为人类的避风港,希望未来能够把火星建成人类的第二个家园。但贝佐斯的看法和大家有些不同,他坚信地球是人类最好的家园,进军太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地球,使之成为人类的一个自然保护区。

“NASA的人造卫星已经访问过太阳系里所有的行星了,地球无疑是最好的一个。”成名后的贝佐斯曾经对《华盛顿邮报》记者说:“这颗星球上有瀑布、海滩、棕榈树、超级城市和各种饭馆,简直太美好了,人类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不可能在宇宙中找到任何一颗星球能够与地球媲美,所以我们的首要任务是尽力保护地球环境,使它永远美好下去。”

梦见餐桌上吃牛鞭,梦见喝喜酒吃了一根牛鞭(11)

1976年9月17日,“企业号”航天飞机由一架改装的波音747飞机协助进行各种返回与着陆测试

按照贝佐斯的设想,未来的人类将把采矿业、能源业和制造业等等高污染行业全部转移到其他星球上去,把整个外太空变成一个重工业园区,地球则变成一个纯粹的居民区,只保留少数轻工业就可以了。大家平时在太空里上班,偶尔回地球度个假,享受一下地球独有的沙滩、森林和瀑布。

“我的很多朋友都喜欢说希望有一天能移居到火星上去,我对他们说,干吗不先试试去南极住上3年?”贝佐斯补充道,“相对于火星的环境,南极可以说是天堂了,先去南极大陆住上3年再来讨论移民火星吧。”

目标确定了,应该如何去实现它呢?贝佐斯的答案是:先挣钱。大学毕业后没几年他就加入了互联网创业大军,亚马逊的成功让贝佐斯一举超越盖茨,成为全球最富有的人。截止到2018年底,他的个人资产已经达到了惊人的1500亿美元,比盖茨多出了500亿美元。

贝佐斯高中时的女友曾经告诉记者,贝佐斯是为了攒钱创办太空公司才创立了亚马逊,贝佐斯承认这个说法确实有些道理。早在2000年亚马逊刚刚赚到第一桶金时,贝佐斯就注册成立了“蓝色起源”公司,开始向太空进军。公司的徽标上画着的两只乌龟表明了贝佐斯的宗旨:要像乌龟那样一步一个脚印地朝前走,最终一定会胜过那只兔子。

贝佐斯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太空领域他是个新手,但他没打算走捷径,而是从最基础的地方做起,首先搞清楚除了化学火箭之外,还有没有其他办法进入太空。他尝试过太空炮,研究过电磁驱动的可行性,甚至试图模仿牛鞭,把卫星放在牛鞭的末梢甩到太空里去。就这样花费了3年的时间,尝试了各种匪夷所思的办法之后,他最终发现还是化学火箭最靠谱。

开始着手造火箭之前,贝佐斯坚定了一个信念,那就是必须造出可以循环利用的火箭。NASA很早就做过这方面的尝试,但都失败了。贝佐斯认为当年很多必要的技术都不存在,但如今的计算机已经变得无比强大,空间感应器、微型摄像机和计算机软件等方面也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垂直回收火箭是有可能做到的。

NASA之所以失败的另一个原因是动力不足。当年美国发展太空技术的核心目的是为了打赢“冷战”,所以钱不是问题,浪费几枚火箭无所谓。但如果未来的目的是把更多的付费客户送上太空并从中盈利,成本就是个大问题了。想象一下,如果造价2.5亿美元的波音747客机每次只能用一回,那天底下就没几个人买得起飞机票了。

火箭回收是一个连NASA都没有的全新技术,研发难度很大,好在贝佐斯非常有钱,“蓝色起源”没有盈利的压力,可以专心搞科研。贝佐斯曾经开玩笑说,“蓝色起源”的商业模式非常简单,只要他每年出售约10亿美元的亚马逊股票就行了。相比之下,马斯克只在公司刚刚成立的那几年自己投了1亿美元,之后他就从美国军方和NASA拿到了投资,开始用别人的钱了。

不知是因为性格的原因,还是因为不差钱,贝佐斯和马斯克的行事风格完全不同。马斯克喜欢在媒体上曝光,几乎所有的发射试验都在推特上直播,贝佐斯则正相反,很多重要的发射试验都是在完成之后才向媒体公布的。布兰森在性格上更像马斯克,所以两人成了好朋友,共同成为大众心目中的飞天英雄。贝佐斯不善交际,躲在幕后暗中发力,潜力不容小觑。他们三人共同组成了私人航天的第一梯队,后面还有十几家小公司紧紧跟随。这批私人企业在马斯克的倡导下组成了一个行业协会性质的“个人航天联盟”(Personal Spaceflight Federation),准备联合起来向NASA发起挑战。

不过,此时的NASA已经焦头烂额,无心恋战了。

梦见餐桌上吃牛鞭,梦见喝喜酒吃了一根牛鞭(12)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