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3日,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钱集镇老严荡村,记者见到正在做清洁绿化的陈华。此前他的主要职业是“白事”戏班的“领班”。戏班解散后,弟弟在家务农,侄子去苏州干起木工活。
陈华和他亲戚的经历,是全县“白事”戏班人员转行另谋出路的缩影。这场变化源自2021年10月以来全县开展的“白事”移风易俗专项行动。
图为陈华工作照。
“变味”的“白事”戏班
以花木电商闻名的沭阳,是江苏陆域面积最大、人口最多,也是如今苏北地区县域经济实力最强的县。近年来,在江苏北部地区以及周边省份一些乡村,丧事越办越“阔气”了。2021年专项治理以前,沭阳农村也是这样。
51岁的戴品亮,是沭阳县龙庙镇庄塘村农民。今年82岁的母亲去世当天,他一边通知亲戚这个悲痛消息,一边琢磨如何操办一番丧事。当天,得讯的村干部就上门来,在堂前表达哀悼后提醒他:“老戴,按县里倡导,现在丧事不宜大操大办了,不能请戏班。”
2022年9月16日,沭城街道府苑社区*徐康,到丧户家进行吊唁、送花圈。
“不好吧?”戴品亮心里头咯噔了一下。他虽然听说了县里近年在搞移风易俗,倡导丧事简办,但想到母亲劳苦一辈子,不热闹一场过意不去,加上碍于面子怕被人说闲话,还是想按照“老规矩”办一下。
“有的人家请戏班唱戏,一场花费要1.5万元左右,还有的人家请的不止一班。”戴品亮说。
沭阳乡村一场丧事一般要持续3天时间,“大宗支出”就是请戏班的钱。早年当地风俗是请2到5个人,后来演变成要请上10人。“白事”戏班其实变成了搭台表演、带着高音喇叭的乐队,有的甚至从邻县请来,一套班子要给1万多元。乐队收取费用还有不少名目,如在表演时向捧遗像经过的亲戚伸手讨钱。
近年来灵堂前摆放的设施,也由花圈不断“升级”为摆电花圈、氢气球等设施。摆电光门一个一天上百元,新沂河边的龙庙镇龙庙社区*程迎娣说:“一个闺女可能摆10多个,闺女多的话,加起来摆几十个甚至上百个。”此外,餐费、烟酒费等开支也不少。
“变味”的丧事变成了部分利益群体分肥的“蛋糕”,有些人常以“走得不风光”或者“不孝”来绑架逝者家属。从“风水先生”、“白事”戏班人员到部分贪图便宜的统筹人员“支客”,都想从中分杯羹。丧事开支最大一笔即请戏班的钱,多由逝者女儿一方负担,如果逝者没有女儿,一些地方则由侄女代替负担。
一些家庭被迫“借钱办丧事”,往往在丧事办完之际,就出现家庭成员因丧事支出分摊问题产生家庭矛盾,个别家庭甚至因“葬”返贫。
电子屏上的灯光在闪烁投射,衣着暴露的女子在舞台上热歌劲舞,台下一些农民围观“欣赏”,其中包括一些儿童……这是一位网民在社交媒体发布的视频,台上穿着孝服坐着人显示这是一场丧事上的表演。
沭阳县文明办工作人员介绍,跳热舞、涉低俗段子等表演夹杂在丧事中,花样不断翻新。表演队基本都是周边地区临时拼凑起来的“草台班子”,演出设备和舞台简陋。“有的人家请来的表演,还有跳脱衣舞。”戴品亮如是向记者讲道两年前看到的一幕。
除了“白事”,沭阳还曾普遍存在着定亲、升学、参军、乔迁,小孩满月、一周岁生日、十周岁生日等人情消费,且内容和规模不断扩大,有的多子女老人,甚至每个儿子均要操办一次老人同一年的寿宴。
“畸形的人情消费到了非治不可的地步。”沭阳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姜若鸣对记者强调。
省钱省事又省心
尽管大家对丧事大操大办带来的问题,心里有本账,但碍于风气、情面只能跟着来。长期在“白事”戏班圈子里的陈华说,过去是“一家看一家,不搞就怕人家笑话,都是攀比心理在作祟”。
2021年10月起,沭阳县开展“白事”移风易俗专项行动,成立全县“人情消费减负”工作领导小组,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人担任双组长,县文明办牵头实施。明确倡导县域内,丧事不摆电光门、电子拱门、氢气球、不迎祭桌和猪头三牲,不请戏班、不搭舞台、不演出,提倡本村人吊唁不在事主家吃饭,严禁请人哭丧,严禁搞低俗表演。
“孝子床前一碗水,胜过坟头万堆灰。”从村民到村组干部、企业主、乡贤,以及戏班、“支客”、“风水先生”……沭阳县各个乡镇召开人情新风座谈会,谈危害、算“经济账”,倡导“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小事不办”。
一时间,移风易俗家喻户晓、城乡全知。祖祖辈辈丧事上要现身的戏班就彻底不吹了?是否“一阵风刮过,一阵风又吹回”?治理之初,抱有戴品亮这样心理的人很普遍。一位镇长向记者坦言,历史上这样的治理活动开展过不止一次,也出现过反弹。
各村召开村民代表大会通过人情新风村规民约,进而带动全村村民签订承诺书。当有人去世后,村两委、民政等部门在丧户办理相关手续时签订丧事简办协议,村(社区)*第一时间代表村两委上门送花圈吊唁,对丧户进行慰问,免费提供播放哀乐的音响设备。
由乡镇免费提供音响播放哀乐,成为移风易俗办丧事的替代保障措施。龙庙镇下辖13个村,镇政府给每个村配了1台音响。今年龙庙镇花厅村村民葛志闪的母亲去世后,村支书很快就上门来宣传政策,并且把音响送上门。他家是全村实施移风易俗政策的第一家。“开火化证明时,村里动员我签丧事简办承诺书,我问,以后是不是都一样?”老葛对记者表示,最担心自己带了头,以后轮到别人时又走回头路,好在这种现象到现在都没有出现。
庄塘村村支书章大法的岳父也是今年去世。“两个连襟说,该花的钱要花,我说移风易俗我得带头,绝不能请戏班。”
沭阳县文明办、县纪委监委在全县范围公开专项治理举报热线。县文明办成立移风易俗专项督导组,每天组织人员下沉村(社)明察暗访。
为调动农民积极性,各镇也纷纷出台“土办法”。龙庙镇向每个文明办丧的家庭发放移风易俗引导资金300元;钱集镇在4个新型农村社区设立“新风大食堂”,为办红白事的群众提供免费办事场所、平价菜、司仪等服务;陇集镇将移风易俗纳入文明户评选标准,为评上的家庭每户发放200元水电费补贴。
“我们村里前两户人家对丧事简办有些不理解,当第3户人家也跟着简办后,大家的想法开始一致了,心理平衡了,发现又省钱、又省事、又省心。”龙庙社区*程迎娣见证了村民们心态的变化。
“三省”是多位村民受访时不约而同地表达:“天大的好事,老百姓赚钱不容易。”
2022年7月,江苏省沭阳高级中学“拒绝升学宴 引领新风尚”准大学生签名承诺现场。宿迁日报社沭阳记者站记者韩元元摄
巩固移风易俗成果
2022年夏天高考成绩发榜后不久,在沭阳繁华城区的一家酒店,记者翻看了订餐本,没有发现升学宴的订餐记录。这与记者在江苏一些地方采访时酒店大堂里堂而皇之竖立“状元宴”广告形成鲜明对比。
作为苏北人口和教育大县,沭阳县常住人口超过167万,现有中小学在校生、在园幼儿38.9万人。过去每年6-9月升学季,全县大大小小饭店的生意都异常火爆,少则三五桌,多则十几桌。参加者少不了要“出礼”,农村家庭少的也要给几百元,而城里的几千甚至上万的都不在少数。
从2020年始,沭阳县开展“拒绝升学宴 引领新风尚”主题活动,全县9所高中的校长联名发布“倡议书”,组织“不办升学宴 健康成长行”万人签名承诺,鼓励通过“一杯清茶表谢意”“一张合影留纪念”“一页贺卡送祝福”等形式,向老师及学校表达感恩之情。
2022年7月,江苏省沭阳如东高级中学“拒绝升学宴 引领新风尚”准大学生签名承诺现场。宿迁日报社沭阳记者站记者胡威摄
丧事简办与拒绝升学宴这两项活动,能够节约多少钱?沭阳文明办工作人员粗略推算,近年来每年全县去世1万余人,简办丧事可为群众减少1.6亿元支出;开展“拒绝升学宴 引领新风尚”主题活动,每个升学季全县减少浪费达3.6亿元。
沭阳移风易俗还有一块硬骨头,这就是彩礼问题。“不给彩礼不嫁你,拜拜!”扎下镇分水社区王立举老人对记者说,一些家庭结婚彩礼近年来水涨船高,有的超过10万元。他还发现,越是家庭经济条件一般的,要的彩礼越高;还有兄弟多的家庭,有女出嫁,也希望多收点钱,兄弟们以后分家时可以多分些家产。比起办丧事时各种举措都摆在台面上,高额彩礼多是“双方暗地操作”。
对此,沭阳正在寻找遏制畸高彩礼的突破口。1978年,桑墟镇举办过一场集体婚礼,两口子互送箩筐、铁锹。过了40多年,当地宣传部门安排人重新寻找他们,发现他们当中没有离婚的,于是请来其中的一部分夫妻,通过座谈方式让他们现身说法讲述“轻彩礼”的意义;当地还曾开展“最美丈母娘”评选,向社会宣传积极健康的彩礼观。
巩固移风易俗成果考验治理“一盘棋”。“为什么周边地方可以搞戏班表演,我们沭阳不能搞?”这是出现在社交媒体上的质疑。沭阳县文明办主任崔桂华说,偏远乡镇农民易受邻县“比阔风”影响,特别是不文明办丧、豪华办丧在网上“病毒式”传播,易致不良风俗死灰复燃。多位受访人士建议,移风易俗需线上线下联动治理,重灾区需打破行政区域界限协同治理,防止反弹。
戴品亮的姐姐今年56岁,家庭经济条件一般。如果按“老套路”,她要为母亲的丧事“最低花费1万元钱”,10亩地种一年可能还赚不到这笔钱。简办之后,她今年只花了2000元钱。
谈到移风易俗,老戴现在的看法是:“要坚持下去,是好政策。”
转自:新华每日电讯
记者:段羡菊、秦华江、陈圣炜
来源: 半月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