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温室)
荷兰温室以荷兰“文洛型”玻璃温室为主,这是荷兰自主开发创新的成果。
所谓的“文洛型”玻璃温室是以科学家之名所命名的,其特点是温室较高,屋顶达5米,采光好透光率高、结构合理,配套齐全;
环境密闭,有热效率高的加温系统,有湿帘风机降温系统,能保持适宜的空气湿度;
灌溉设备、二氧化碳发生器等通过计算机自动控制为温室整体利用率,和作物生长提供良好的手段。
凭借着“荷兰温室”,荷兰一跃成为了世界上“四大蔬菜种子出口国”之一,在全球广受赞誉。
因此,荷兰温室走出荷兰,面向世界,向全球布局。
早在上世纪70年代,荷兰温室就在全球温室市场中*出一条血路,兼并了全球累积80%的市场——就连中国企业都纷纷求购,以满足高质量作物的生产。
(荷兰温室)
可是,大家很快就发现了一个问题——荷兰温室在发达国家应用极好,而在发展中国家效果参差不齐。中国的企业也纷纷弃置荷兰温室,另谋他法。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二、巧妇难为无米炊,因地制宜是王道原来,荷兰温室“温”的秘诀在于“天然气”!
无论是灌溉、施肥,还是喷药、土壤消毒等,荷兰温室都在24小时提供天然气保温。但是中国天然气资源人均不足,怎能轻易浪费呢?
(天然气)
就以荷兰的马铃薯生产为例,一公顷的马铃薯从播种到成熟收获就需要消耗十万多立方米的天然气,这相当于中国近千个三口之家全年的天然气消耗量。
如此这般巨大的消耗量,不是当时的中国乡村所能承受的。
更何况,上世纪70年代的中国仍然面临着来自苏联和美国的双重压力,中东、苏联的天然气尚未与我国建立起合作关系,“煤气罐”、烧柴火才是那段艰辛岁月的真实写照。
显然,荷兰温室不适合中国。
但就在众人一筹莫展之际,山东省寿光市人找到了荷兰温室的绝佳替代品,那就是“日光大棚”。
(寿光蔬菜享誉全国)
纵观寿光,其辖内气候温暖,资源丰富,土质肥沃,历史文化悠久。
改革开放前,寿光人民并没有因为其拥有丰富的资源和肥沃的土地而过上富足生活,反而过得穷困潦倒,最基本的温饱问题也难以保证。
改革开放后,寿光农村发展进步了许多,农民生活改善了不少,但传统的农业种植方式,没有让农民走上富裕道路,年人均收入仅在300元左右。直到1989年以后,冬暖式蔬菜大棚种植技术的推广才真正改变了寿光农民的命运。
这也就是“日光大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