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个清冷的深夜,下了班一个人走在回家的路上。这是一个普通的夜,普通到和往年的此时无异,这又是一个别样的夜,因为我能从空气里闻出消毒水和紧张的味道。今天是2020年2月3日,是鼠年立春的前夜,也是武汉疫情爆发的第12个夜……
从空间上看,济宁和武汉有大约1311公里的距离,我们之间本来也有着太多太多的区别。比如,早晨的时候,我们济宁人会喝一碗糁汤,武汉人会来一份三鲜豆皮,我们济宁人中午的时候会吃一顿甏肉干饭,武汉的哥们则会来一大碗热干面。
当然,我们之间的差别不仅只此,大运河畔有自己的风景,黄鹤楼下也有自己的风光,孔孟之乡的老少爷们更加含蓄内敛,江城的男男女女更加直爽豪迈。济宁人和武汉人是不一样的,而济宁人和武汉人又是一样的,比如在面对病毒的时候,我们从来不会倔强地否认来自内心世界存在的恐惧,同样,我们也从来不会掩饰心中的乐观和不屈不挠。
记得在武汉疫情爆发后的某一天,看到这样一个视频:黑夜掩盖下武汉的一个小区里,一位居民打开窗户冲着外面喊:“对面的!窗户打开,吵下架吧!要疯了!”说真的,第一遍看的时候,我觉得太可乐了,面对如此严峻的疫情,武汉人竟然还能如此幽默风趣,“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这句话果然名不虚传。然而,看完第二遍、第三遍和第四遍后,竟然有些想哭,因为我好像从这位湖北大哥的声音里,听出了非常熟悉的味道。对,这种味道是我们所熟悉的济宁人特有的幽默。
济宁人幽默吗?一些外地朋友觉得我们济宁人是典型的山东人,更何况孔子和孟子就是我们本地人,而木讷、朴实、忠厚、低调似乎就是我们济宁人的性格特点。济宁人又是顽强的,顽强到甚至有一些顽固,那是来自骨头里的自信,那是来自灵魂的豪迈。病毒可怕吗?的确可怕,我们济宁人从来没有否认过,然而,我们所特有的那份无坚不摧的顽强,又让我们敢于直视在面前张牙舞爪的病毒。这份顽强来自于哪里?来自于孔子的“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匹夫不可夺志也”,来自于孟子的“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来自于京杭大运河、水泊梁山、微山湖……
圣人和山山水水教会了我们在逆境中生存,在困境中前行,在困苦中向着幸福生活奋斗。病毒?很厉害!但是,在济宁这片东夷文化、华夏文明、儒家文化、水浒文化、运河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上,我们济宁人的先祖何曾被任何敌人打倒过?过去如此,如今的850万济宁人民也不会被击垮,未来也会如此!
关于病毒,我们济宁人民必将和全国人民一起团结一致,取得最终的胜利。为何敢这么说?因为坚强的性格是我们赢下这种战“疫”的底气,而且,我们济宁人民也绝不是仅仅只有顽强,我们还有着博爱的胸怀,还有着能笑着击败病毒的能力。
济宁人面对肆虐的病毒,敢于直面它们所带来的恐惧,不论男女老少都敢于主动站出来,哪怕坐在家里,也不担心病毒的挑衅。我们济宁人是博爱的,这种爱不狭隘,对于正在和病毒作战的武汉人民,我们济宁人也只有一句话——“缺什么,要多少?”
我们准备好了饱含爱心的捐款、满满当当的医疗物资、技术精湛的医生护士,甚至是香气浓郁的金乡大蒜……没办法,济宁人就是这么讲义气!我们心疼武汉的老少爷们,我们也爱身边的逆行者。
事实上,虽然在一座城市里共同生活了很多年,但我们和此时此刻奋战在疫情防控前线的很多人却未曾谋面。在这样的时期,他们像保护手足一样护着我们,我们也像兄弟一样爱着他们,他们用生命守护着济宁。我们也愿意付出所有,做他们最扎实的靠山。我们济宁人是有能耐的,因为已经有了三例确诊患者治愈出院,而第四个、第五个……很快也会回到我们的身边。
战“疫”也许会很漫长,因为找回幸福生活的心情太过迫切,我们可能会觉得时间过得很慢;战“疫”也许会很困难,因为可能需要我们中的太多人付出汗水甚至更多。但是,我们济宁人从开始到现在,从来就没想过要低头。
因此,面对病毒,我们济宁人早就准备好了!面对病毒,我们济宁人无所畏惧!武汉的兄弟姐妹们,等春暖花开,你们带着鸭脖子,来我们济宁喝糁汤、吃甏肉干饭!
加油济宁!加油武汉!加油中国!(济宁晚报:宋延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