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育管理一般每年要施3~4次肥,第1次秋冬肥,在10月底至12月底,以有机肥为主,施后培土保温,有利于花芽形成。第2次花前肥,在2~3月施入,以氮、钾肥为主,促开花结果,在开花前喷施0.3%硼砂可提高结果率。第3次壮果肥,在4~5月上旬进行,可用叶面喷肥方法,喷施2~3次,促果实膨大,喷肥可用0.5%尿素,1%~2%过磷酸钙,0.3%~0.5%硫酸钾,或0.2%~0.3%磷酸二氢钾。第4次采果肥,在采收果实后进行,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促进恢复树势和花芽分化,这次肥料关系到来年的产量。对幼树树体进行整形修剪:梅苗栽后在40cm左右有饱满芽处定干,成活后疏芽定型,培育自然开心形;清明后,幼树萌芽,须及时选留不同方位的健壮侧芽3~4个,
以培育第1层开叉枝,其余侧芽全部抹去;造林当年的秋后冬前进行第1次定型修剪,主枝30cm处左右短截,并调整其分枝角度,使3~4个主枝在不同方位均匀分布,与主*基角度呈45°;第2年后,每年在秋后冬前进行修剪,在主枝上培育第1副主枝和第2副主枝;修剪应留壮去弱、留空去密,同时剪去病虫枝、内膛枝、部分徒长枝,不断调整侧枝分布角度,使梅树形成自然开心形。树冠外围采用疏删甩放相结合,保持骨架结构稳定和平衡。冬季修剪,对枝条局部复壮,采用回缩短截的方法,促使发生新梢,增加枝数。对于树冠上围的延长枝,按“强枝多留,弱枝少留”的原则,剪去当年新梢的1/3~2/3,使顶端能够发生健壮新梢,下部能够形成果枝。夏季修剪主要是除萌、扭梢、摘心和剪枝等。及时抹去过多的新芽,特别是那些影响光照及树形的背上强芽,促使留下的新梢生长好;在生长季节,对徒长枝从枝条基部6~10cm处扭转180°,促其平展或下生,使之转化成临时结果枝;在4~6月份生长季节将长势旺的徒长枝留5~8芽摘心或短截,以培养成良好的结果枝组。也可将长势中庸的结果枝先端的小段嫩枝摘除,使枝条暂时停止生长,以均衡树势,促进花芽形成。
病虫害防治3~4月份梅树展叶抽梢后,喷施1200~1500倍的*虫菊酯,重点防治蚜虫和早期发生的金龟子;6~7月份采果后喷1000倍甲胺磷,防治刺蛾及金龟子等多种食叶害虫;金龟子危害严重的梅园,采用呋喃丹1份,沙10份拌匀,撒于园地,防治效果明显;落叶后喷3~5波美度石硫合剂,防治疮痂病和介壳虫等越冬病虫害。
采收加工适宜采收期因不同加工用途而异。随成熟时间推迟,果实虽能明显增大,但酸味和硬度等重要加工品质均随之逐渐下降。供制作糖青梅的,应在果面茸毛脱落、果实呈现光泽、果核刚完成硬化的绿熟期采收嫩梅。供制作咸梅*,应在果实充分肥大、绿色变淡而肉质仍硬脆的硬熟期采收。供制作果酱和乌梅*,宜在果实变软黄熟、酸味减少而香气增加的黄熟期采收。梅果成熟期正值梅雨天气,采收应择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