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料:
秦川牛腱肉300克,陕北黄米100克。
调料:
A料(胡椒粉0.1克,花椒粉1克,盐2克,蒜蓉10克,牛肉粉5克)
B料(干椒5克,八角2颗,肉蔻、韩城花椒各3克,小茴香2克,葱、姜各10克)
二汤、全蛋糊各100克,色拉油1千克(约耗30克)。
制作:
1、将牛腱肉切成2厘米见方的块,用A料腌制2小时,挂上全蛋糊,下入烧至五成热的油中炸香,装盆。
2、将B料加二汤对成汤水,放入炸好的牛腱肉,用大气蒸60分钟;黄米加水蒸熟。
3、用蒸制的酥肉与蒸好的黄米拌匀,上笼蒸熟,上菜时撒葱花,装在笼中。
小提示:
蒸黄米时水分一定要足。
特色三:绥德蔬菜喜欢蒸桑拿
陕北盛产根茎类食材,例如土豆、西红柿、玉米、豆角,于是当地人喜欢把这些原料集中在一起干蒸,然后浇酱油食用。这种吃法健康少油,可以提前预制成半成品(原料和汤汁),达到出品快捷、稳定、形整,非常适合现今快节奏的时代。
陕北干蒸菜
原料:
垫底料(青西红柿30克,尖椒、土豆粉各50克)
紫茄子、老豆腐、豆角、玉米各50克,南瓜20克,水发木耳5克。
调料:
A料(美极小炒汁20克,美极鲜辣汁15克,鸡汁3克,水30克,野山椒碎10克),色拉油500克(约耗30克)。
制作:
1、将A料调匀,上笼加温。
2、将垫底料中的青西红柿切成0.3厘米厚的片;尖椒切0.4厘米厚的斜片;土豆粉用凉水泡软,切15厘米长的段;将以上原料拌匀,装盘垫底。
3、将豆角、紫茄子、老豆腐、南瓜、玉米,分别切成宽1.5厘米、长6厘米的段,放入烧至六成热的油温中炸至断生,再拼装成圆形放入盘 中;水发木耳去根,盖于原料的上面,上笼蒸8分钟,浇入A料即可。
小贴士:
上菜时,由服务员将原料和汁水拌匀,口感更佳。
特色四:西安食碱黄牛肉无异味
这道菜的原料选用中国五大名牛之一的秦川黄牛,它肉质纹理清晰,堪比日本和牛,具有肉味浓郁、肉质细嫩的特点。
这种牛因吃碱性大的食物,所以肉质无异味,而牛肉与萝卜是最好的搭档,上菜时厨师们选用了宝鸡西周的铜鼎,直径33厘米,上桌大气。
秦川金鼎牛膝骨
原料:
牛膝盖骨2千克,象牙白萝卜1千克。
调料:
A料(葱10克,姜片15克,蒜子12克,干辣椒2克)
B料(烧焖鲜100克,香菜、白酒各10克,蚝油、黑胡椒碎各3克,花椒1.5克,八角、香叶各5克,荜拨、冰糖、番茄酱各2克,盐、面酱各6克)
小米辣圈2克,二汤3千克,白酒8克,花生油50克。
制作:
1、将牛膝盖骨斩块,焯水两遍;象牙白萝卜去皮,切滚刀块。
2、锅倒入花生油25克,煸香一半量的A料,下入B料,加入二汤烧开,放入白酒、牛膝骨,用小火卤焖6小时,取出牛膝骨,再投白萝卜,上高压锅压制8分钟。
3、热锅倒入花生油25克,煸香剩余的A料,放入过滤去渣的原汤及牛膝骨、萝卜同炖,大火收汁至浓,装入特制的铜鼎内即可,撒上小米辣圈。
特色五:富平柿子酿醋味回甜
这道菜的秘密调料是柿子醋,用当地盛产的柿子酿制而成,具有色清澈、酸味醇厚、略带果香的特点。
传统的东府下酒菜选料朴实简单,用胡萝卜丝、藕片、豆芽、粉条、菠菜、芹菜等拌制,厨师们调整了原料的搭配,选择了松花蛋、圣女果、石花菜、螺丝菜等,让食客看起来很有食欲。
东府下酒菜
原料:
鹌鹑松花蛋(一切为二)4个,圣女果(一切为二)5克,腌制螺丝菜50克,滚刀黄瓜块、水发石花菜各25克(市场有售),油炸花生30克。
调料:
A料(盐、味精各1克,糖、生抽、姜汁各3克,鸡粉、美极鲜、小米辣、蒜片、香菜段各2克,香醋8克,纯净水30克),炝油10克。
制作:
1、将A料全部拌匀,放保鲜箱冷藏2小时。
2、将所有原料洗净,控水,放入盘中,封保鲜纸,入保鲜箱。
3、上桌时,将炝油10克浇在原料上,再顺盘边浇入A料,即可出菜。
炝油:
将花椒、秦椒段、香菜杆各30克,葱油250克,苦豆(本地一种类似芥末的调料粉,可以提香)10克,一同用中火熬香,待辣椒变褐色,放凉即可使用。
特色六:大荔油泼酥肉改汤菜,成本降一半
传统的油泼酥肉是将炸好的酥肉上笼蒸制,然后倒扣在碗中,这样的吃法口味单一,缺少特色。于是厨师们把它改良成一道半汤菜,把具有陕西口味的大酸辣汁水浇在蒸好的酥肉上,浓香辛辣、酥香鲜嫩,这种刺激口味很下饭,非常受年轻人喜爱。对于老板来说,“卖汤卖水的菜最赚钱”,是款热卖高毛利的菜品。
油泼海参小酥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