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西长安街上的天源酱园
炸酱 是个细致活儿炸酱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可是个极费功夫的细致活儿。就说最常见的肉丁炸酱吧,需要提前备好葱、姜、五花肉和酱,以做2斤炸酱为例,比例大概是“2斤炸酱=7两肉 7两酱 6两葱姜”。
葱姜切成末,其中的葱末分两部分,一部分和姜末一起作为料头爆香,另一部分放到炸透的酱里提香。
五花肉切丁,因为炸的时候肥肉会“炼化”,所以不能切太小,拇指大小即可。
澥好酱,备好料,就可以下锅炸酱了,这才是最关键,也最考验火候把握和耐心的时候。
图源:老饭骨
锅上火,下底油,烧至七成热,下葱姜煸香,下肉丁炒制变色,接下来就可以分三次下入澥好的酱。
先用旺火炸,一边炸一边搅动防止粘锅,待到锅中热油冒出虾眼泡,改中火继续炒制。直到肉丁里的油完全溢出时,改小火浸炸10分钟左右,待油、酱完全融合,加入葱末和少许白糖,翻炒几下,就可以出锅了。
经过30-40分钟的炒制,炸出来的酱色泽明亮,葱香四溢,酱香悠长,绝对让您胃口大开!
面条 夏天“过水面” 冬天吃“锅挑儿”传统的老北京炸酱面是抻面或切面,都是自己和面手擀制作而成的,无非一个是擀得厚一点抻成面条,一个是擀得薄一点,切成细条。
手擀面 图源网络
面条切好就可以下过煮了。水沸之后,下面条,用筷子拨散,待水再次烧沸,点入少许凉水继续煮,总共点三次水后,面条差不多就熟透了。
煮好的面,如果直接捞出来吃,这叫“锅挑儿”,一般冬天这么吃;夏天人们更常吃“过水面”,即过一遍凉水,更加爽滑利口。
图源:图虫创意
面码儿 吃的就是派头青豆嘴儿、香椿芽儿、焯韭菜切成段儿;
芹菜末儿,莴笋片儿,狗牙蒜要掰两半儿;
豆芽菜,去掉根儿,顶花带刺儿的黄瓜切细丝儿;
心里美,切几批儿,焯豇豆剁碎丁儿,小水萝卜带绿缨儿……
老北京炸酱面,吃的是个派头。您现在不管去哪个饭馆,只要是打着“老北京炸酱面”旗号的,保准在面和酱之外,还有一溜小碟子,整整齐齐地码着花花绿绿的面码儿,卖相上就特别有派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