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八年级的时候,老师给大家介绍生活中的小实验,其中一个实验是把鸡蛋浸在醋里,保持二十四小时,看看会发生什么。
姚佳韵小心翼翼地把蛋壳擦干,放在散发着浓郁酸味的透明白醋中,白醋液面略高于鸡蛋。她盖上盖子,不一会儿,蛋壳上附上了许多小气泡,她马上在实验记录本上写下了观察情况。
下课后不久,她就把这个小实验抛在了脑后,直到第二天回到学校,她惊讶地发现:蛋壳已经软化,变得透明!透过烧杯,能直接看到晶莹剔透的蛋清和一枚圆圆的橙色蛋黄!
姚佳韵赶忙先把这个发现记录了下来,小伙伴们看到之后,也都啧啧称奇,但不一会儿就被更有趣的事情吸引了注意力,没再把这个科学实验放在心上。
姚佳韵就不一样了,原本坚硬的鸡蛋壳为什么消失了?醋这种普普通通的调味品竟然有如此大的威力!许许多多的问题萦绕在她的脑海中,久久不能散去,就像魔法一般,让她着迷不已。
于是,她去询问了老师:“这个实验究竟有什么原理呢?”
老师看到她对科学已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神秘兮兮地告诉她:“如果想知道,就自己去搜索资料吧!”
姚佳韵知道老师是想锻炼自己收集信息的能力,于是赶忙上网搜索实验的原理,原来事情很简单:蛋壳的成分中95%都是碳酸钙和有机物质,醋中含有醋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了醋酸钙。
姚佳韵知道了原理,还觉得意犹未尽,进一步了解了这个反应背后的逻辑,明白除了醋酸外,还有很多酸类可以达到类似的效果。
除此之外,她还了解到这个“实验”在中国老百姓眼里经常被视为一种偏方,很多人会选择喝醋蛋液,说对身体有好处。
但姚佳韵知道背后的原理后,自然也明白醋蛋液其实没有特殊之处,写了几篇小文章,用通俗的语言向大家解释清楚了:虽然蛋壳中的钙离子确实会到醋中去,但鸡蛋可能含有沙门氏菌,如果生吃对健康仍然有害;且生鸡蛋的蛋白质没有变性,吸收也不好。
姚佳韵希望能学以致用,让自己的知识也造福大家。
姚佳韵的老师知道之后,又惊又喜:眼前这个小姑娘通过一个小实验竟然就了解到了如此多的知识,既明白科学原理,又能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她的兴趣和努力都能支撑她走下去。
这次参加科学环保露营后也是一样。
姚佳韵没有仅仅将对塑料降解问题的好奇心藏在心里,而是回到学校就钻进了图书馆,埋头研究起来了相关的资料。
她11岁之前生活在中国沈阳,11岁上小学四年级时,才随着家人来到加拿大温哥华。
一个小朋友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好不容易靠着自己的努力度过了语言关,为了积极融入同学们,她也积极参加了许多活动,好强的她在成绩、运动方面,样样都没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