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其实,她们实验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为了让降解的过程达到真正的纯天然无污染,实验的要求是很高的,不能加有害的化学催化剂,要真正找到一种擅长分解塑料的细菌,简直像大海捞针。
但每当她们在实验失败感到气馁时,每当她们在等待实验结果而感到焦躁时,每当她们在面对来自各方质疑的声音而自我怀疑时,姚佳韵都会想起那年她在科学营地看到的堆积如山的塑料。
她会想起这塑料被鲸吞下而充满了这庞大动物的胃,会如何缓慢地*死它;她会想起这塑料被埋在土壤中,会导致多大的一片土地难以长出健康的植物,已有的树和花也会凋落;她会想起家人的鼓励,老师的信任,以及最最重要的,自己的志向……
这对生命的热爱,和强大的社会责任感,都是支撑着她走下去的不竭动力。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她们终于有了两种思路:直接用细菌来分解合成塑料,或用基因编辑过的细菌来分解所有的塑料。
使用过的塑料垃圾在大自然的力量下,重新变成水、二氧化碳和一些无机盐,听起来就让人振奋不已!
她们将实验结果写成论文,就已经引起了科学界内小范围的震撼。
此后,在哥伦比亚大学的支持下,姚佳韵和汪郁雯在2013年,带着所研究的项目参加了“加拿大赛诺菲生物天才挑战赛”,在全国的参赛者中脱颖而出,获得了冠军。
不但如此,她们的发明还被认为“最具商业潜能”。
大赛的资深评委称赞道:
“你们的发明会改变世界。它现在的估值,是一千万加币(相当于五千多万人民币),但它真正的价值远远不止如此。因为这个发明能拯救生命,而生命是无法用钱来衡量的。”
赛后,马上就有相关的科技公司闻风而动。
他们联系上了姚佳韵,希望能买下她的研究技术,或者进行投资,这些公司的出价一个比一个高,给出的条件也一个比一个诱人。
姚佳韵不是没有动过心,她想,要是现在就将成果运用于实践,已经可以造福不少百姓和野生动物了,如果自己就此把重心放在商业上,不但已经完成了之前的志向,而且还能赚一大笔钱,岂不是两全其美的好事?
但经过了艰难又慎重地思考,姚佳韵还是拒绝了这些商业机会。
旁人或许不解,但她问心无愧。
因为没有谁比她更了解她们自己做出来的结果了,姚佳韵对自己研究的价值很有自信,同时也深知现在研究的致命缺点。
现在的“细菌降解塑料”听起来很是简便易行,但能完成这种分解反应,还需要十分严苛的环境。
现在在实验室里,降解细菌们养尊处优,有各种天时地利,但如果要付诸实践,让大量塑料垃圾在室外垃圾场都能一次性被分解完,显然要走的路还很长。
所以,尽管她的研究已经让整个科学界都有所震动,她仍然选择淡泊名利,沉淀下来,继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