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你看:四大文明古国的发祥地都在河流附近,因为人类早期的农业还很原始,光靠雨水浇灌,不光作物密度上不去,一遇到旱灾还很容易绝收,相比之下,依靠河流发展灌溉农业产量又高还稳定。所以在农业文明时代,水资源和今天石油地位是一样的。
而且农业时代,人力和畜力运输的消耗非常大,大宗货物的运输几乎就只能水运,那时的河流就像是今天的铁路一样,承担着连通整个国家的任务。隋炀帝主持修建的京杭大运河,直接沟通了中国的南北水系,极大的降低粮食的运输成本,扬州、淮安也因为地处运河枢纽而迅速崛起获得了“富甲江南”的美称。
所以历史上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分界线大致和400mm等降水线重合,这就是因为以当时的农业技术,过了这条线就没有办法种庄稼的,想活命就只能游牧。而游牧经济,由于最重要的能量转换方式要经过牲畜这个中间环节,一场雪灾、一场瘟疫就足以摧毁一个部落。
游牧能够养活的人口比农耕文明足足低了一个数量级,他们想要发展就必须南下和农耕文明抢夺水资源丰富的土地。
中国古代的辽朝、金朝、元朝在夺取了中原汉地之后,不约而同地采取了“因俗而治,奖励农耕”的政策,国力迅速提升,元朝更是依靠着中原的生产力成为了世界上最大帝国。可见在农业时代,水资源对于一个国家有多重要。
但就像王权没有永恒一样,人类的生活方式也不可能一成不变。工业革命的开端要从一种不起眼的燃料“煤炭”说起,它的大规模应用,将人类带入了能源时代,让决定国家命运的资源从水道河网,变成了埋藏在地下的“黑色黄金”。
可能有人会有疑问:“在煤炭大规模应用之前,人类不是一样有燃料吗?你看树木就长在地表还不用挖,现用现砍他不香吗?”的确,木柴是一种很好的燃料,还可以再生。但是木柴的产量是在太少了,截止到十八世纪,英国人已经把森林覆盖率砍到了5%,十五世纪的一家炼铁厂,一年就消耗森林400英亩。到了1800年,英国的煤炭产量达到了1500万吨,大致相当于2000万英亩林地木材的热量。要是全靠木柴发展工业,马上就得把英伦三岛砍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