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如何处理边疆危机,清朝对边疆的政策和措施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3-04-03 13:35:35

“俄罗斯,自北方,包我三面;英吉利,假通商,毒计中藏。法兰西,占广州,窥伺黔桂;德意志,胶州领,虎视东方。新日本,取台湾,再图福建;美利坚,也想要,割土分疆。”——陈天华《猛回头》

连内地都被洋人大举侵袭(闻一多《七子之歌》中的广州湾,胶州湾,旅大等几乎都是此时被外国强占),那西藏,新疆,蒙古和东北就更危险了。

自1759年,乾隆大帝平定天山南北后(这也是清朝进入鼎盛的标志),中国的外部环境基本是稳定的,清王朝是封建时代的巅峰,对边疆的控制是强于之前的朝代的。但即便如此,边疆内部及其与中原内地之间仍然存在着历史上形成的深刻隔阂,根本原因在于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与之相应的社会组织程度仍难以克服不同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各区域社会形态差异较大,难以在经济、文化层面形成紧密的整体,维系国家统一主要依靠统治阶级的政治共识。

清朝如何处理边疆危机,清朝对边疆的政策和措施(5)

1875年时清朝内地十八省(西方习惯称为“中国本部”)。其中台湾岛是清朝在1683年攻下明郑而并入成为福建省之一部分,清法战争后台湾独立设省,1895年割让给日本。

这种纽带,仍然是很薄弱的,现在西方列强来了,这种纽带有了被切断的危险。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新疆、西藏早已成为英俄逐鹿之域; 日俄争夺东北、蒙古; 英法向云、贵、桂、粤渗透; 几乎所有主要列强都在中国海岸线拥有海港与海军基地,甚至北京的海防也被解除(《辛丑条约》规定)。

但是,即使是再腐败无能,清政府也不可能完全任由列强渗透,中国人民更是奋起反抗,那么,中国是如何应对的呢?

此时清王朝基本是没有凭借自身国力强抗列强的能力和胆子的,但对于边疆加强控制是必要的,清王朝此时基本清楚了:靠之前那种含糊的管理是保护不了边疆的,加之此时清王朝对于国际常识也有了认识,于是清王朝加紧了对边疆的控制,这直接表现在控制的“内地化”。新疆建省,台湾建省,东三省建省并解除关禁,让北地(尤其是东北)大量汉族流民开拓东北。而在西南则是加紧改土归流,通过新设府厅州县而管理边地汉人。在蒙古也是一样,鼓励开垦(走西口),清末,内蒙古地区也设立了 3 道 2 府 10 厅 13 县,并改设了 1 府 2 州,形成旗地与州县“插置”,地域管理方式已渗与其间。

清朝如何处理边疆危机,清朝对边疆的政策和措施(6)

闯关东!

清政府希望以此加强边疆和内地的联系纽,不得不说,这还是有用的,其中在东北的表现最为明显,失去黑龙江北部的无人区土地后,清朝废除“禁关令”,让大量汉民开拓东三省,形成“闯关东”狂潮,这使得汉人移民人数远超同期进入东北的俄裔、朝鲜裔及日裔移民,使整东北从此成为稳固的汉族文化主体地区。

这使得日后无论是日本还是俄国在侵略东北时都面临相当大的掣肘和国际压力,俄国“黄俄罗斯计划”*,而日本也没有任何可能直接吞并东北,只能搞一个不伦不类的傀儡政权“伪满洲国”。

这是巩固自身,同时在对外上,清王朝采取的策略是“以夷制夷”。

“以夷制夷”是传统王朝对付周边少数民族的手段,但彼时中原王朝有着强劲的实力,现在不同以往,国力孱弱,所以只能寄希望利用列强在侵华过程中形成的各种矛盾及利益冲突,使之相互牵制,从中获取契机,维护中国的国家利益。

利用此招,清王朝也获取了一部分成果,这里典型的就是“三国干涉还辽”,迫使日军退出了辽东半岛。但更多的则是以失败告终,尤其是对俄策略,1896年,李鸿章签订《中俄密约》,但这未给中国带来任何好处,相反,却便利了俄国势力大举侵入东北,造成了极坏的影响,以后瓜分之祸及日俄战争、二十一条、九一八,这些国难都是那个密约直接或间接引出来的。黄遵宪评价此为 “老来失计亲豺虎”

清朝如何处理边疆危机,清朝对边疆的政策和措施(7)

这除了当时清政府高层的决策失误外,根本原因在于清王朝自身实力的孱弱,自身薄弱,那在联盟中是没有发言权的。很难通过纵横捭阖来保存自己。

晚清时期,清王朝国力薄弱,且中国已丧失完全独立地位,故无法使用有力的策略反击列强对中国边疆的侵略,只能采用上述的方法周旋。这虽然取得一定成效,却并没有在根本上解决中国的边疆危机,反而使得中国边疆危机越来越深(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日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标志是卢沟桥事变,卢沟桥位于今天的北京,日军竟然渗透到今天的北京,根源上就是清王朝边疆应对失败的恶果)。

国力弱小,统治者依附洋人,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便是这么一个恶果。

作者:云帆

上一页12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