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情六欲对应五脏六腑,中医七情六欲与五脏六腑的关系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3-04-27 07:14:31

什么是七情?

七情六欲对应五脏六腑,中医七情六欲与五脏六腑的关系(1)

中医认为,人有喜、怒、忧、思、悲、恐、惊的情志变化,亦称“七情”。

这七种情志激动过度,就可能导致阴阳失调、气血不周而引发各种疾病,应该掌握适当。如果掌握不当,例如大喜大悲、过分惊恐等等,就会使阴阳失调、气血不周,从而这种精神上的错乱会演变到身体上,形成各种病。

什么是六欲呢?

七情六欲对应五脏六腑,中医七情六欲与五脏六腑的关系(2)

《吕氏春秋》首先提出六欲的概念:“所谓全生者,六欲皆得其宜者。”

哲人高诱对此作了注释:“六欲,生、死、耳、目、口、鼻也。”可见六欲是泛指人的生理需求或*。

人要生存,生怕死亡,要活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于是嘴要吃,舌要尝,眼要观,耳要听,鼻要闻,这些*与生俱来,不用人教就会。

后来有人把这概括为“见欲、听欲、香欲、味欲、触欲、意欲”六欲。

七情六欲与五脏的关系

七情六欲对应五脏六腑,中医七情六欲与五脏六腑的关系(3)

1、怒伤肝

怒是较为常见的一种情绪,怒则气上,伤及肝而出现闷闷不乐、烦躁易怒、头昏目眩等,亦是诱发高血压、冠心病、胃溃疡的重要原因。

2、喜伤心

喜可使气血流通、肌肉放松,益于恢复身体疲劳。但欢喜太过,则损伤心气。

《淮南子·原道训》曰:“大喜坠慢”。阳损使心气动,心气动则精神散而邪气极,从而出现心悸、失眠、健忘、老年痴呆等。

《儒林外史》中,描写范进老年中举,由于悲喜交集,忽发狂疾的故事,是典型的喜伤心病例。

3、思伤脾

中医认为:“思则气结”,大脑由于思虑过度,使神经系统功能失调,消化液分泌减少,出现食欲不振、讷呆食少、形容憔悴、气短、神疲力乏、郁闷不舒等。

4、忧伤肺

忧是与肺有密切牵连的情志,人在极度忧伤时,可伤及肺,出现干咳、气短、咯血、音哑及呼吸频率改变。

《红楼梦》中多愁善感、忧郁伤身的林黛玉,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七情六欲对应五脏六腑,中医七情六欲与五脏六腑的关系(4)

5、恐伤肾

惊恐可干扰神经系统,出现耳鸣、耳聋、头眩、阳痿,甚至可致人于死地。老百姓常说得“吓死人”就是这个道理。

七情治病是什么原理?

七情致病伤及内脏,主要是影响脏腑的气机,使脏腑气机升降失常,气血运行紊乱。不同的情态刺激,对气机的影响也有所不同。

七情六欲对应五脏六腑,中医七情六欲与五脏六腑的关系(5)

怒则气上,是指过度愤怒可使肝气横逆上冲,血随气逆,并走于上。临床可见气逆,面红目赤,或呕血,甚则昏厥卒倒。

喜则气缓,包括缓解紧张情绪和心气涣散两个方面。在正常情况下,喜能缓和紧张,使营卫通利,心情舒畅。

悲则气消,是指过度悲忧,可使肺气抑郁,意志消沉,肺气耗伤。

恐则气下,是指恐惧过度,可使肾气不固,气泄于下,临床可见二便失禁;或恐惧不解则伤精,发生骨酸痿厥,遗精等症。

七情六欲对应五脏六腑,中医七情六欲与五脏六腑的关系(6)

惊则气乱,是指突然受惊,以致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惊慌失措。

思则气结,是指思虑劳神过度,伤神损脾,可导致气机郁结。

七情代表中医学对人的基本情绪的认识。除七情之外,爱与恨、自豪与羞涩、尊严与蔑视等,也是人类基本的情志表现。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