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1937年,日本人占领了北平,天安门也落入了日本人的手中。同样,北平沦陷,也意味着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
日本人当然也清楚天安门广场重要的政治意义,所以他们一来,就在天安门广场上大肆悬挂横幅,上面写着“大东亚共荣”等字样。
北京市民每天经过天安门广场,都看到日本旗帜飘扬在这里,他们心中的苦涩可想而知。
幸好,苦难只是暂时的,在中国人民的不懈斗争之下,抗日战争取得了全面胜利。
1945年,日本人被赶出北平,国民党接管了这里,同时,蒋介石的画像也被挂上天安门城楼。
只是人们期盼的和平,却并没有到来。因为,很快,蒋介石便冒天下之大不韪,发动了内战,这个消息,再次震惊全国。
绝大多数老百姓已经不想打仗了。可是对蒋介石来说,平民百姓的死活当然不重要,他想要的,是权力始终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
但是,倒行逆施的人,是会遭到惩罚的。
短短三年,国民党兵败如山倒,蒋介石仓皇逃亡台湾,北平的命运再一次陷入未知。
作为千年古城的北平,已经经历过大大小小很多次战斗,天安门城墙上,当时已经到处都是炮火纷飞的痕迹,城墙已经残破不堪。
因为年久失修,所以,老百姓们也很少再踏足这里,热闹的广场成为了一片荒凉。
如果再来一场战争,天安门广场,乃至于整个北平会遭受到的破坏,可想而知。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党做出了和平解放北平的决定。镇守北平的傅作义却左右摇摆,他不想这样轻易的把北平交出去,可另一方面,他也得接受现实。
如果北平真的遭受严重的破坏,傅作义将成为千古罪人。
傅作义并不是一个狂热的战争贩子,我党自然也通过各种渠道对傅作义进行劝说,甚至连傅作义的女儿都出动了。
经过一番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傅作义终于决定将北平交给人民解放军。
就这样,人们在几十年的期盼之后,终于等到了真正的和平。
9月份,我党在北平召开的会议会议上便提出,要重建天安门广场。
不过,这项工作难度很大,所有的参与者都压力重重,马炳坚先生回忆说:
“如果就一般的文物来讲,只要进行日常的维护修缮就可以了,因为天安门担负的政治责任太大,每年的五一和十一,当时的党和国家*都要上天安门城楼,参加群众的庆祝活动,万一出现任何一点问题,恐怕都非常严重。”
这话并不是夸张,天安门广场自新中国成立之后,几乎就是国家的门面,如果这个门面修不好。岂不是贻笑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