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德十四年(1519年)六月十四日,南昌城惠民门外乱作一团,一群身穿闪亮盔甲,手持利刃的士兵正在来回穿梭,不时地对围观群众进行大声呵斥。人群正中央的断头台上站着两个被五花大绑的人,如果仔细望去可以看见其中一名儒生模样的中年人左手耷拉着,如果走的近些就可以看见他的左手与手臂之间只靠着些许皮肉连接着,似乎随时都可以掉下去。从围观群众的议论声中可以判断出此人正是江西巡抚孙燧,另一位则是按察副使许逵。
那名中年儒生似乎并未因断手而痛苦不堪,只是面有歉意地对另一人说:
“事已至此,连累你了。”
另一人肃然回答:
“为国尽忠,虽死无憾!”
儒生欣慰地笑了,他侧着头看着远处,缓缓地说到:
“你不会白死的,会有人替我等报仇的。伯安兄,全靠你了。”说完二人便英勇就义。
原来这一天就是宁王朱宸濠起兵谋反的日子(就是唐伯虎点秋香中的那个宁王)。用孙燧和许逵的头颅祭完旗后,朱宸濠立刻吩咐幕僚:“还有一个人逃跑了赶紧去追,此人不除终是大患”。
王守仁乘舟刚到丰城,就传来宁王谋反的消息。王守仁对此虽早有预料却没想到宁王的速度会这么快,自己刚离开两天他就反了。
既然宁王已反那么自己的挚友孙燧想必也以身殉国了。
王守仁心里默默叹息一声便命令随从:“马上停船靠岸。”
王守仁带着随从们上了岸到城中逛了逛街,又到茶馆品了品茶,后来又去马市上租了辆马车。说来也奇怪,王守仁租了马车后也不用,只叫车夫独自驾着车前往南京。自己却带着随从绕道回了江边,另外租了一艘小船,沿江离开了丰城。
看着随从们不解的目光,王守仁笑了笑说道“宁王是不会放过我的,他必已派人前来追*,刚才我们上岸,又租了辆马车,不久后他们会跟着线索沿着马车路线前去追*我的。”
摆脱了追*但王守仁却没有任何放松,因为他知道此刻他面临的,是真正的绝境。
想到宁王叛乱是预谋已久的,他手握七万兵马只需数日便可控制整个江西。
自己虽有巡抚头衔却无一兵一卒可用,朝廷太远,远水难救近火。
王守仁看着无尽的江面第一次发现自己是如此的软弱无力,孙燧死了,宁王反了,纵然自己心学再高深,韬略再精通,没有兵,没有武器,还是什么都做不了。
唯一能做的只有这件事了!
“笔墨伺候!”王守仁大声说道。
夜晚很快到来,在漆黑一片的江面上,总有或明或暗的灯火从一艘小舟内传了出来,从窗外望去,可见一个身影伏在书案上奋笔疾飞似乎在书写着自己无尽的悲痛和愤怒。
第二天一早,随从们发现了散落满地的纸张,只有四个醒目大字:
“誓死报国。”
一夜未眠的王守仁最终决定誓死报国,只身前去破敌。